据澎湃新闻报道,四川省阆中市将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食材统一配送的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期限30年,起拍价1.8亿元。这则消息公布后,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搜,引发公众广泛讨论。
应该说,地方政府“打包”出售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食堂配餐经营权,这种情况在过去并不多见。而且,这份食堂的配菜许可权,期限更是达到30年之久,起拍价1.8亿。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中标公司要想收回成本,平均每年净利润要达到多万元以上。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当地政府要这么做?这一点,拍卖公告是无法解释的。有网友表示,是不是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因为在五月份的时候,阆中市就已经明确规定,要将所有的居民自行支付常态化核酸检测费,在全国是首次。
有人猜测,这是因为当地政府财力不足。如今阆中又公开拍卖食堂配餐经营权,并且一拍就是三十年,这让人们不禁怀疑,当地政府是否真的财力不足了?
问题不止于此,即使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特许经营,同时要兼顾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例如,阆中这次拍卖的30年期限,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30年内,不仅消费水平、物价水平会改变,服务对象的人员数量也会随之改变,甚至中标的公司本身也会有很大的变动,如何处理这些变化,维持服务质量?而且,每届政府的任期都是5年,但现任政府却可以将特许经营权延长到30年,这等于是将五个政府的相关权力提前拿走。那么,后续上任的政府会怎么想,会不会出现“不理旧账”的情况?
从竞标企业的角度看,虽然1.8亿的起拍价很高,且30年的期限让人望而却步,但获得特许经营权能得到多项好处,这是极大的诱惑。既然企业敢竞标经营权,自然有不让自己亏本的方案。
不难想象,一个要对上百个单位进行配餐服务的企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并尽量规避风险,那么食堂的价格会不会大幅上涨,饭菜质量会不会明显下降?若企业为了迅速收回成本,将经营权层层外包,或抵押给他方使用,是否会增加食品安全与经济运行的危险?在这个方面,事例不尽其数。
政府设立特许经营,其目的在于推动公共事业发展、服务公众、保护公众利益,但捆绑拍卖食堂经营权,则会扰乱市场的公平性,增加企业的竞争壁垒,最终让消费者为此付出代价。这一举措的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让政府的财政状况暂时稳定下来。但必须指出,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但代价却是巨大的。一家公司垄断经营权的背后,是其它公司的生意急剧下滑、亏损甚至破产。从长期来看,由于政府的不适当介入,使得市场机制很难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的提高,而消费者却不能以最好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最终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竞争力。要解决财政危机,最重要的是要减少经济发展的壁垒,保证各行各业的稳定有序地进行。若特许经营权扩大,只会让行业出现垄断,使得市场秩序被破坏,最终造成极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