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8.html新时代条件下阆中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特教校王小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条件下特殊教育该如何发展?我市特殊教育又该如何立足现状规划未来呢?本文结合我市特殊教育的发展,谈谈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
一、我市特殊教育发展成绩喜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从学校硬件条件看: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近平方米,拥有多感官教室、律动教室、感统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个训室等十个专门功能教室,达到了特殊教育办学的基本条件;所有教室均安装了激光互动教学系统,教师教学更加轻松,学生学习有兴趣;师生课间休息有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室,学校校园环境美丽、温馨。无论从设施设备还是校园环境,均处南充前列。
从国家*策落实情况看:我市残疾孩子在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已经实现了完全免费,免除了课本费、学杂费、住宿费、作业本费、各类保险费,免除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财*预算元/生.年),补助交通费(财*预算元/生.年)
从残疾孩子入学情况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对全市所有的残疾孩子进行了全覆盖的筛查,对能够入学的孩子基本送到学校学习,对不能入学的孩子全部提供了“送教上门”的服务。全市残疾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二、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正好符合这一论断。
我市的特殊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从特教校的发展看: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残疾学生入学的要求,学校规模较小,校舍最大仅能容纳名残疾学生;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功能教室和教学设备无论从种类上、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不能满足残疾孩子们对学习和功能补偿性康复的需求。学校硬件建设和学校应有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完全匹配。
(二)从全市特殊教育发展看: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工作与家长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与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1.随班就读工作不能满足需要
全市随班就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随班就读孩子的安置、教育水平显然并不怎么令人满意;对承担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的*策保障并不到位;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培养和指导;各学校专业设施缺乏;对随班就读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孩子们得不到真正适应残疾孩子的教育。
2.送教上门有形式主义倾向
关于送教上门工作,主要由各中心学校承担,我校仅承担在我校注册、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到校的学生。各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学校送教的内容不一、方式不一样、送教次数较少,送教教师没有得到专门的训练,缺乏送教的统一的标准和考核标准,部分送教基本是流于形式。能否达到送教目标,是否满足残疾孩子的需求是送教工作目前主要的矛盾。
三、对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特殊教育。相对于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关心特殊教育”和“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操作性。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在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中,怎样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怎样借着十九大的东风,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来达到办好特殊教育的目标?
(一)继续推动对特殊教育利好*策的落实
1.推动特殊教育资助*策对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学生的全覆盖,全面落实对残疾学前儿童的资助*策。目前除特教校外,随班就读学生享受的资助*策同普通学生一样,送教上门学生基本未得到资助。
2.争取对承担送教服务和随班就读教师的全覆盖的专业培训。目前,国家虽有*策,但并没有得到落实,教师不知道孩子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该怎么做?无论是随班就读,还是送教上门,孩子们都无法得到专业的教育。
3.建立全市统一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评价标准,统一送教上门的服务内容、补助标准,建立对承担相关任务教师的激励机制。
4.推动各中心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目前全市建设专业的资源教室的较少,很难满足随班就读和送教残疾孩子的需要。力争在年前,推动全市80%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专门的资源教室。
(二)推动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
我校年引进了专门的康复机构,对部分孩子进行康复和教育,一半时间康复,一半时间学习。学校将依托该康复中心,建立特殊教育学前部,让更多的残疾幼儿得到相应的教育。并推动制定相关*策,对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入学进行补助,以鼓励更多的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入学。出台专门激励*策,鼓励高中和职高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入学。
(三)转变特殊教育学校的角色,加快向资源中心的转变
全市残疾孩子较多,仅靠特殊教育学校,无论人力,还是财力都无法达到。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教室、教师都是全市特殊教育的最好的资源。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向资源中心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
1.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巡教制度。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资源是教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专业学校毕业,部分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多年,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他们的理念,方法和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均优于普通学校教师,让专业的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指导送教上门的教师做好送教工作,指导随班就读教师对残疾孩子的培养,指导他们编写个别教育计划、评价残疾孩子,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从理念上影响他们,推动全市特殊教育共同发展。
2.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市承担送教和随班就读的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巡教教师。虽然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功能教室、先进理念和特殊教育广泛的人脉,使得我们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能力承担本市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并培养部分中心学校的巡教教师。
3.转变观念,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向资源中心的转变。力争在年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由于我校具有的条件,力争将该中心依托我校建立。我们将从编制、建设资金、*策上努力争取,尽快实现全校角色上的转变,建立相关制度,完善资源中心的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有习近平总书记“办好特殊教育”的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实现我市特殊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责任编辑:何进)
往期精选
?陈伟在阆中市年教育质量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从记住这些开始
?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电访)问卷情况简介
?这些环保知识,你应该要知道!
?*风廉*建设社会评价,您的参与很重要!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