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消息南充登上了中国财经报 [复制链接]

1#

、播放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4月10日

《中国财经报》刊登文章

《南充的魅力》

聚焦魅力南充城

点赞南充非遗经济文化

(4月10日《中国财经报》8版)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详细全文吧!

1

新岁开序,

金牛迎春。

年2月11日晚8时,牛年春晚如期而至。子夜时分,当少儿节目《听我说》演绎到高潮,3头科技感十足的机械“金牛”闪亮登场,6个憨态可掬的大木偶稻草人也载歌载舞,向全球人们表达新春的祝福时,在金色的田野上,“金牛”奋蹄、麦浪翻卷、鲜花盛开……

央视牛年春晚《听我说》节目中的“金牛”

“表演用的大木偶,是人可以操控的木偶‘金牛’。它可以随着音乐眨眼、动眉毛……,其镂空设计像窗花样的现代时尚元素,是通过3D打印完成的。”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如是说。其设计制作的“金牛”和“稻草人”,寓意科技大发展的中国,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美好未来前进。

央视春晚上展出的川北大木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牛”和“稻草人”,来历可不一般,早在年2月,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来自南充的川北大木偶——两只熊猫队长造型就曾惊艳全球。南充,也让更多人记住了它的名字。

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熊猫队长”

川北大木偶的前世今生之谜,也被更多人揭晓:它是南充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余年历史,诞生于仪陇县石佛乡。据传清初移民时,由一杨姓家的木偶艺人带来,代代传承,直至蜚声国际。

2月14日凌晨,一路辗转,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亮相牛年春晚的“大金牛”和“稻草人”终于回到南充,安放在嘉陵江边的湿地公园,以回报这一地多情的山水,守望厚重而灿烂的文化。

2

印象嘉陵江,

山水南充城。

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南充城,已经有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以来人们就栽桑养蚕,也叫“果城”和“丝绸之都”。嘉陵江是南充的母亲河,勤劳善良的南充人民,在嘉陵江水的哺育和滋养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各种文化也在此交相辉映。

南充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其中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被誉为川北“四朵金花”,川北皮影更是列入了世界非遗的名录。

阆中王皮影

川北皮影是川北地区皮影的统称,其杰出代表是阆中王皮影和南部马王皮影,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项目。年,阆中王皮影率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南部马王皮影也进入此名录。

南部马王皮影

年10月17日,南充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南充主题分会场,开展了非遗保护成果专题展、“巧手夺天工”传统手工艺展、“舌尖的记忆”非遗美食展、非遗节目展演等活动。短短五天时间,就有40余万人参观留恋。

年1月10日至16日,在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司马相如故里的蓬安县,南充市首届非物质文化活动周开幕式暨南充市年“龙腾狮跃闹新春”活动中,全市60余项代表性非遗登场,以秉承千年技艺,展现民族智慧。

年“龙腾狮跃闹新春”活动

年1月17日下午,四川省年千龙千狮闹新春集中展演活动在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华丽启幕,来自全省各地的66支队伍、余名舞龙舞狮艺人同场献艺,为鼠年新春热闹添彩。

四川省年千龙千狮闹新春

南充自古有舞龙舞狮的习俗,民间广泛流传着彩龙、板凳龙、火龙、草龙、高桩狮、高跷狮等传统习俗,至今已传承1多年。当天来自三区六县(市)的9支舞狮舞龙队伍,再现了这一辉煌;由人组成的民俗方阵,敲响了巴象鼓,打起了莲箫,舞动了翻山铰子,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年4月1日,在朱德故里的仪陇县思德广场,南充非遗展演正热闹举行。它是四川省第十一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的内容之一,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琳琅满目的非遗实物和精彩的非遗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为乡村文化旅游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年6月,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南充系列活动中,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运用“互联网+非遗+扶贫”模式,通过20家流媒体直播推流,全面激活文旅消费热情,直播游览总量超1.1亿人次,实现销售额1.5亿元,受到全省通报表扬。

3

天府之国、

美丽四川,

山山水水入画来。

南充是千年绸都,蜀绣就是用真丝作为原材料进行刺绣,丝线极其细腻,共有种针法,不同的作品都要用不同的针法来展现。

除此外,南充人民将竹子文化也演绎到极致,竹编技艺也在传承与创新下,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南充的剪纸独具特色,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独俱韵味;嘉陵江穿城而过,嘉陵江石头文化也孕育而生。

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高坪竹编

……

山是一幅画,水是一幅画,正如南充人民的生活。一件件普通的物件,却成为不一样的艺术品,它们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它们来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成为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仪陇剪纸体验基地

“新冠”疫情期间,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南充大地的每一处风景,都融合了它们自身的魅力,有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焕发出昂扬的生命力,这也是每一个南充人的真实写照。

牛年春节,“南充非遗过大年,云端祝福进万家”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南充非遗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方式,向世界人民传递着美好的声音和画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些珍贵的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南充儿女共同的情感和思想,也成为中华大地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邹安音)

END

来源丨南充文旅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