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顺庆高坪嘉陵阆中西充南部仪陇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提示:点击↑上方"南充视野"订阅下期

南充历史悠久,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刘邦为纪念让自己“金蝉脱壳”而牺牲的大将纪信,在他的家乡设立了安汉县,后改称“充国”。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年)拆分充国为西充、南充两国,到了隋文帝(公元年)时,又将安汉、巴西两县合并为一县,因地处充国的南边,就定名南充县了,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地名由来你造吗?

作为一枚南充人

南充那些地名的由来你怎么能不晓得安?

不然跟朋友啷个摆龙门阵~

看了别再说你不知道你居住地名的由来了哈!

南充九县市区名字的由来顺庆区

顺庆得名始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当年升果州为顺庆府。年,因府县同城,裁除县署,留府,设顺庆府知事公署。民国二年改顺庆府署为南充县知事公署,正式取消“顺庆”之名。到年行*区划调整,作为南充城市的主体部分,顺庆地名重新被使用。

高坪区

汉高帝五年(前),今境内设置安汉县。隋开皇十八年(年),安汉县更名为南充县。明代,为顺庆府。年,建南充县。年7月2日,国务院调整南充地区行*区划,南充县撤销,设置高坪区,因原南充县高坪镇而得名!

嘉陵区

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辖新设立的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县级)及原各县(市),嘉陵区从此诞生,因南充市作为嘉陵江上的一个主要城市,嘉陵区又是新设区,所以嘉陵之名来于该区位*陵江旁而得名。

阆中市

阆中名字,始于公元前年。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故名阆中。

西充县

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是南充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西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8毫米,平均海拔.2米,无霜期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因适宜薯类作物生长被南充人亲切的称为“苕国”。

南部县

南部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已有人垦植。其上古属梁洲地,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西汉初(公元前年)置充国县,南朝宋元嘉八年(年)改为南国县,梁武帝天监二年(年)因地处巴郡(阆中)以南而得名南部县,后经多次分合更复,至明太祖洪武13年(年)复置南部县至今。

仪陇县

仪陇古隶梁州,战国前期为巴子国地。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年)设立郡县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顶名日仪隆县,唐大历年初(年)因避讳唐太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

营山县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营山县是成渝南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支点,是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腹心重镇,是南充确立率先建成大城市的三个县市之一。

蓬安县

蓬安地域名称历经“相如县→蓬州→蓬安县”的变迁。公元年(南朝天监六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以今蓬安绝大部分和周边地域设置新县,以相如之名为县名,以相如故宅为县治;公元年,并入蓬州;公元年,取蓬州、安汉县名之首,蓬州更名“蓬安”沿用至今。

大南充的街道地名由来金泉路不

知老南充是否还记得旧称“南充八大景”之一的“金泉夜月”。说的就是原南充针织二厂背后山上的一口井与唐初著名天文学家、星象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的有趣故事。

传说袁天罡通天晓地,能掐会算,知古达今。可能是去阆中途中曾居住在此山上,被另一著名星象学家李淳风知道了,李有意试试这位大师的道行,便于一月圆之夜前去登门拜访。入门前,李将自己头上的金钗一支取下埋在路边。见面一番寒暄之后毫不客气,直入主题就请袁天罡翻天覆地为他算一算。袁天罡也倒爽快,哈哈一笑:“先生面带金气,可惜已化为一股清泉。”李淳风立即赶到埋钗的地方,翻挖不见金钗,再挖,一股泉水悠然汩汩而来,至此,长流不断。

于是,当地百姓砌砖为井,称之为“金泉井”,此山因此也得名“金泉山”,而对面(老西桥东头)的一段小街也获名“金泉街”,想来,此街名难不成也有上千年历史?

古人还留有一首《金泉山怀古》纪念这段轶事或传说:

无端游戏亦神仙钗化清流岂偶然

袁李不知何处去空余夜月在金泉

马市铺

(马市铺汽车站)

市铺得名北宋,原名“马死铺”。当年王安石变法,规定每保(当时的行*区划管理制度,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只能养马一匹,专供驿站使用。

为鼓励养好保马,利于*令畅通,规定各州县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马会。但每年,果州的赛马会结束后,保马途径此地回厩馆都会突然倒毙。这样,此地就被传言代称为“马死铺”,而故名反倒被遗忘了。这一缪用就是几百年,年农民开荒翻地时挖出一块残碑,上面就刻有“马死铺”三个字,时间为明朝弘治年间。

至清代光绪27年(公元年)南充知县马道节任上,认为这地名冲了他的官讳,不吉利,于是下令改名为“马市铺”,寓意“市场繁荣”,由此沿用至今。

孔迩街此

街因靠近文庙而得名,“迩”就是临近的意思。顺庆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原占地多平方米,是历代为纪念孔子尊崇儒术的地方。

文庙正大门正对的那条街,于是取名“孔迩街”,原南充轴承厂(人本集团)和孔迩街小学的部分车间和教室都是文庙的殿宇,民国初年,建筑陆续荒废被毁,现已被南充市列为文保单位,能收集到的原建筑构件被编号收藏,现在新文庙已经修好,搬在后面。

三公街

南充市民习惯称现南充环形商业圈这一段为三公街,称呼原二市场为“三公庙”市场。这是怎么个来历呢?

原来此地古时还真有一寺庙名为“三公庙”,所处位置恰好是西充、盐亭、南部等地来南充的必经之地,民国年间又形成了几条街道,即三公后街、三公外街、三公左街和三公右街。

那么这三公庙是供奉的哪三位“公”呢?清代编修的南充地方志里有解答,原来关羽死后,不但其忠义彰于天下,声望地位日渐提高,被尊崇为“关圣帝君”。其祖上三代也被追封为“公”:曾祖光昭公、祖父裕昌公、父亲成忠公。清代雍正三年(公元年)果州奉朝廷旨意,修建三公祠,日久成俗,庙名成地名,地名有街名。

长征路南

充建市后,大兴城市建设,年新建了一条宽8米的碎石城郊公路,南邻金鱼岭、东接胜利路、西至人民北路,初名“和平东路”。

路边除少量单位住宅和民房外,多为农田野坟。年,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带人烟逐渐密集,楼房林立,遂又铺建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时金鱼岭上成建制的安排修建了离退休老红*居住的“红*院”,故将街道定名为“长征路”。

解放街清

嘉庆年间,在明、前清古南充县城的基础上,重建了一条主街,定名为“正南街”。民国初年在后来的果山公园内建有一功用不明的六角砖塔一座,后*阀罗泽州占领顺庆,将六角塔改建,更名为“戡乱碑”。

抗战胜利后,国民*府又改建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刻有正楷蓝色题字“呜呼壮士,英勇无双。名芳千古,永志不忘。”落款蒋中正。同时,将正对此碑的正南路改为“中正路”。

年,纪念碑改建为“南充市解放纪念碑”,同时,将中正路更名为“解放街”。

仪凤街明

洪武初年(约公元年),顺庆府南充县城由北津渡上游迁址今模范街附近地段,城高八丈,濠深一丈九尺,城门八道。乾隆九年(公元年),扩建增修城池,新设城门一座,将原正北方城门“阳复门”(今大北街口,天主堂附近)更名为“仪凤门”。

因顺庆府为嘉陵江中游经济*事重镇,水陆贸易发达,而仪凤门外又有一“北校场”,平时被利用为川中各州县物资的集散地,堆码场。校场东边则因客商往来,形成了一条新街,因街南端接仪凤门,故得名“仪凤街”。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年),白莲教起义,义*举兵攻打顺庆府,因当时顺庆城市格局已发展为“城外有城”,不利防守,于是有人提议将城外三丰街、上渡街等居民迁入,民房拆除,仪凤街也被列为其中。

但督办川北防务团练的官员杨重雅认为这样做会使百姓流离失所,生机全无,主张就势增修扩建外围城墙。先用竹木桩磊土筑城,使起义*未能攻入城内,后又改为石砌城墙。外城南起大南门、北至邬家巷、西至三公庙、再向南折返在今五星花园处接内城。至此,古川北重镇顺庆府,已很据规模了。而这时的仪凤门,则成为了内外城池的分界线,民国初年,内城被拆,仪凤街与大北街遂贯通相连了。

栖乐垭栖

乐垭位于顺庆区栖乐山南侧,据《罗氏族谱》记载,原名栖罗垭,因该垭口前后居住的罗姓族人较多而得名。又据说,唐贞元年间,有一道姑谢自然,于修成之日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仙乐冠响于山,故得名“栖乐山”,山垭口也就得名“栖乐垭”。

该处垭口古时也是从顺庆西北出城到西充、盐亭的必经之地,年南充交通局、农水局出资修建了栖乐垭提灌、公路两用隧道,年完工,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两边为水渠。

滨江路清

道光、咸丰年间,顺庆嘉陵江水运发达,贸易兴盛,城东头沿江和码头附近逐渐兴起一片街市与民居。自今小东街起,有三丰街、水府街(今府街)、兴顺街、吉祥街、北津街……。

年6月25日,南充遭遇特大洪水,这些街道大部被冲毁。市*府于年至58年,由市建设科负责,开始拆迁沿江岸边的民房,扩宽街道,建成滨江路。

南充年历史上最大洪灾后,桥西头北侧辟地新建了一座滨江公园,面积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花草植被茂盛,建有凉亭、茶园、洪痕碑等景观,给南充市民又添一文化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其中的洪痕碑成为南充市重大水文事件记载的直观公示牌,上刻清光绪癸卯年(公元年)、年和年三次特大洪水的水位标高线,时时提醒人们自然的巨大力量是值得敬畏的。

模范街辛

亥革命前,顺庆城的街道都是居民自行聚居修建形成的,集市商铺夹杂其间。民国十年(公元年)拆除了新城门(今五星小学一带)至仪凤门一段内城墙,填平城壕,新建了几条街市。因街道宽度和房屋建筑的形制均为*府市*公所统一规划,要求街宽6米,房屋掩口、台阶均要一条街拉直对齐,以后其他新建街市均按此街标准执行,故命名“模范街”。

当时,南充的商业中心在大东街、大南门、下河街、鸡市口一带。民国二十九年(年)日*轰炸陪都重庆,以求精神压迫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南充也在日*的战略轰炸计划范围内,重点轰炸对象中就有大南门这些商业中心,繁华与热闹随着日本人炸弹的严重破坏而不复存在,于是,模范街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南充全城的新商业中心。

听起简单的地名背后还有这么多来头是不是突然感觉更加了解南充了?来源:直播南充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看

老乡,南充视野是一个每天免费推送价值新闻的正能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