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阆中农民办起农耕博物馆中国县域 [复制链接]

1#

“陈文君简直不可思议,在文成镇云台场镇这么偏僻的地方竟投资几十万元办起了一个农耕博物馆,晓得哪辈人才能够收回资金利息啊!”农民投资办农耕博物馆的消息如同惊雷在文成云台场炸开,一时间人们十分好奇,正想去看个究竟。

在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文成镇云台场新华水库旁边一个依山傍水的角落,一个名为云台农耕博物馆的小建筑格外显眼,门口就是石头碾子,石磨和各种农具开门迎客,多平方米的建筑里面按照农家风格进行布局装修,每间房间里面都有古老的架子床和别具特色的农村用具,在狭小的空间里,摆放了各种农耕用具、文化娱乐设施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上千件,而且很多东西市面上已经不曾见过了。

情怀:记住农村的模样

今年55岁的陈文君,是阆中市土城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小就对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感兴趣,由于他的热爱,村上将图书管理员的重任交给他,他干一行爱一行,把图书管理弄得井井有条,深得农民喜爱,云台土城村的图书管理工作成为全国先进。在工作中,陈文君还担任新华水库的签单发航员,管理场镇的清洁卫生等职责,每天都有时间看到美丽的云台新华水库,所以他对自己的家乡十分热爱,随时向外边的朋友推介,希望有投资兴趣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能够对此感兴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口大量在城市定居,导致很多农业生产已经无法再现,比如养牛耕田,人工打谷,比如很多的米面加工已经被机械化取代,而且很多农村的后代已经不知道农业生产的过程,更不知农具的模样,还有很多的农民居家外迁,农具和家具风雨飘摇,无人收拾,布为尘土。十多年前,他就暗下决心,要将农村生产生活用具收集展示,让人们在记忆中寻找到已经消失的东西,让这些实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就是这样的初衷,让他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来。周末节假日,别人都去喝茶玩耍,而他却骑上摩托车到处走家串户寻觅藏品,收集到很多用具背后的故事。

投入:省吃俭用为收藏

“我这些年来,在收藏和修建展览室等方面,确实也花去了不少心血和资金,可能有几十万元,这些钱都是我省吃俭用来的,还有的就是向亲戚朋友借贷的!”在陈文君的藏品中,每件物品都有一段故事:有一张小方桌,十分不起眼,还有几处火烧过的黑色深坑,陈文君摸着这些深坑说,这张桌子是年,日本飞机轰炸阆中的时候,被子弹头烫烧过的痕迹,是几年前从老观土垭一个农民家里收购发现的。还有一个木质马鞍,是从阆中市水观镇发现的,这个马鞍相传是年红*首长留下的,被当作杂物扔在一边,发现后,陈文君觉得十分有意义,因为当年红四方面*在阆中呆上好几年,打过好几次著名的战斗,但是没有战争的物品,这件东西弥足珍贵,讲好价钱后,以数百元成交,但是当他骑上摩托车离开的时候,主人又反悔追上来,加上一定价格后才收购成功。还有一件生产于年的水车,现在请匠人如果恢复做一件,起码要好几万元。这些年来,陈文君的足迹遍布了阆中城乡,苍溪、南部、巴中和旺苍等地,收购的物品从农具向生活用具、文化娱乐用具等转变,他从苍溪收购的一种槽碾的石头打制农具,大约有两三吨重,光运费就用去了两千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收购藏品,怎样展示出来,让陈文君也颇费脑筋,自己家的房屋不够用,他在原来的食品站旧址上修建“农耕博物馆”的房子,从年开始动工,一边修建一边筹资,到今年终于全部完工,展品也有了自己的地盘,各种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摄影:张晓东

展示:期待搭上旅游车

“现在我将把这些藏品按照用具类别和用途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另外我还根据川北农村民居和生活方式,打造了五间具有阆中风味的民宿,如果有人到我们这里来旅游和钓鱼,也可以入驻和吃饭!”陈文君告诉记者说道,记者见到,除了藏品展示区和休闲区,陈文君还精心设计了自己心目中的乡村民宿模样,古朴的家具和老件的生活用品。在农耕博物馆中央,还腾出空间摆放农副产品,以此推介云台这里的农村土特产,比如鸡鸭鹅蛋,米面油,腊肉、花生、小豆、红薯等农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我们这里山水风光很好,而且还有十分著名的云台山,我相信通过我的示范引领,一定会有人看重我们这里的旅游资源的!”陈文君说道。现在与农耕博物馆匹配的设施有,有农村民宿,还有农家食堂,为了让本地乡友和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水上游玩的乐趣,陈文君还购买有竹筏等休闲设施。今后还将有乌篷船,修建钓鱼台,打造一些小的自然奇观,增加更多的亮点,吸引城里人来玩耍。

“遵义会议”、“红*不怕远征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陈文君的藏品中,还有不少的红色文化藏品,他也经常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即将来临,我还将在农博馆和云台场上展示当年红*长征的画报和毛主席的诗词等红色物件,让我们的老百姓感谢*恩,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日子!”虽然目前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自己的初心始终不会改变。(通讯员张晓东本报记者戚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