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距离四川阆中城区45公里处的石滩镇药柏村处处皆景。田地里秧苗茁壮成长,玉米成排成行;脱贫奔康产业园里群众辛勤劳作,果实缀满枝头;村子里水泥路蜿蜒延伸,农家院舍修葺一新.........一幅致富奔康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培训给力农民争当技术掌门人位于阆中市东南方向的药柏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小山村,年阆中市社保局接手该村的定点帮扶工作时,村里已先后更换了两个帮扶单位了,村级整体水平发展滞后,面对整村落后的实情,该局23名帮扶干部并未退缩,郑重接过了村里户贫困户户非贫困户的帮扶重任。据走访了解,该村贫困户数占总户数26.8%,贫困人口数占比重,受长期环境因素制约,导致许多村民户清洁卫生差、生活习惯差,群众普遍缺乏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怎样拔掉穷根,带领本村群众致富,作为帮扶单位的社保局决定首先从转变群众的观念出发,在全村进行“志智帮扶”,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扶贫扶智,重在引导。“我们坚持年初做好培训规划,围绕老百姓切实需求,开设种养殖技术、家庭生活技能、日常安全知识、环保卫生知识、文明新风等课程,培养脱贫攻坚明白人、勤劳致富自强人,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促使他们通过劳动技能知识的掌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强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从而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成果,彻底摆脱贫困!”阆中市社保局局长石凯介绍说。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阆中市社保局组织培训老师在药柏村蹲点调研,认真听取村两委关于本村项目建设、惠民措施、民情民俗等相关情况介绍,大量走访聆听群众意见,结合实际因地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涉及内容大到国家政策法律,小到家庭经营理财、环境卫生、待人接物、文明礼仪,一样都不落下,把知识讲解、矛盾化解、人文关怀做到有机统一。培训学到技术。今年52岁的贫困户侯开波原来在广东一家酒店打工,后来因为妻子得病,双方父母都年事已高需要照料回到家中,却一直苦于没有技术没有活干。村上的技术培训和农民夜校,让他兴趣倍增,每次都参加,仅有桑树修剪基础的他学习了田间农作物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自家果园做试验,反复钻研果树栽培及养护技术,并于年取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证书,成为当地的“土专家”,村上的多亩奔康产业园建成后,他第一个入园,成为了奔康园管理的技术管家,他天天扎在园区里,以过硬的管理获得了年奔康产业园的大丰收,对此他的工资也由以前每年的1万元涨到现在的3万多元。“我虽然是一名贫困户,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实现了我的价值,我们就是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造福社会!”快言快语的候开波说道。据初步统计:年——年,全村共开展了7轮35场农民夜校培训,参训数量达到多人次,真正的把知识、信心送到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同时为了促进培训效果,在全村大力实行“六顺、六净、六知晓”先进家庭评比活动,按照指导—整理—打分的方式督促全村村民全面整治家庭环境卫生,配合展板、专栏、广播多种方式宣传引导,把健康卫生知识、好习惯、好风气带到各家各户,人居环境得到大改善,村风村貌得到大转变。“郑书记,我们家这次为啥一个奖都没有呢?”“你们家的环境卫生比较差,需要好好整改并保持,下次评奖自然就有资格竞争了。”村民冯大政在评比会后拦住村支部书记郑登茂问道,现在,知耻而后勇的冯大政已经将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爽心悦目。村民郑登均是该村的养猪大户,年产多头生猪,以前污水直排,臭气熏天,周边邻居对此意见很大。借助“六顺、六净、六知晓”先进家庭评比活动时机,帮扶工作组和村两委就将评比现场会开到了他家里,督促整改,并现场学习养殖农户的清洁卫生好的做法。后来他家迅速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污水和臭味都没有了,周围的邻居也受到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现在郑登均已然成为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培训能明事理。村民赵彦以前喜欢胡搅蛮缠,对扶贫工作意见大,他始终认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非贫困户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好处都让贫困户得完了,因此一直以来不是对帮扶工作冷嘲热讽,就是对干部横眉竖眼。然而,社保局3年来的帮扶实事让他逐渐改变偏见看法,每次大春、小春农资发放,非贫困户照样能够领取到种子、化肥、鸡苗等物资,每次慰问都给他们一样的礼物,每次大小活动都邀请他们参加,所有的政策和利好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沾光,同时针对他的“红眼病”心理,帮扶干部多次和他促膝交谈,通过培训亲自给他算算账,村上的公路、自来水、农电改造、堰塘维修等基础设施其实大家都是受益者,如果没有脱贫帮扶政策的支撑,药柏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数百万元谁个出钱?最后还不是大家一起受穷。“我那个时候认识上确实有偏差,我们帮扶单位对我们村民都是一碗水端平了的!”恍然大悟的赵彦不好意思的对记者说道,现在的他对脱贫工作十分的支持。电商助力农副产品遨游大中国网络销售新风扑面,社保局也给药柏村带来了电商“福音”。6月27日,在药柏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侯林正在忙碌着整理相关农产品订单信息,组织货源和加工服务。“前几天刚把上万斤挂面卖掉,近期需要新菜籽油的订单又多了起来,我正在准备菜籽开始加工!”随着全村的脱贫摘帽,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农副产品日渐丰富盈余,把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迅速销售出去,让它增值变钱,真正的增加贫困户收入,才能彻底摆脱贫困的困扰,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社保局联合乐山商业银行、石滩镇村两委一起行动,在全村大力推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消费扶贫模式,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条连接,于年在药柏村成功建立起了产业扶贫电商服务站,精准服务每一户贫困户。该村电商服务平台是以药柏村老村委会为阵地升级改造而来,并引进了该村米面油加工坊侯林为电商平台管理业主,先后投入资金5万余元,按照电商平台建设标准,对平台办公室、仓储室、加工房、包装室、网络电脑设备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总建设面积达多个平米,建立起了适宜加工、存储的良性环境,同时建立了收购价格、加工、销售、产品质量等完整的标准体系。年10月,奔康产业园3万多斤“爱媛38”柑橘大面积投产,面对几万斤水果,电商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时间,社保局会同村上干部筛选分类、印制包装、营销宣传、打包运输,忙的不亦说乎,在20天时间内就将3万多斤柑橘外销成都、云南、广东等地以售完售尽,并由此增加了村集体近20万元收益。作为电商平台管理业主的侯林,更是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将他原来农产品加工买卖市场扩大到数倍以上。药柏村大米是优质杂交水稻种生产的,在独特的当地高山气候条件下,出产的大米产量高质地好,年一个广而告之,就销售了大米多斤,今年又一次性收购了多斤小麦加工成面粉和手工挂面,很快便销售一空,其它如鸡鸭、蛋类、牛羊猪肉、水果等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只要广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