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的“幸运草”
□本报
霍雪梅
通讯员
戴燕山
旋若飞
“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我们种的就是‘幸运草’,种它好处多着呢,效益好,保水土,肥土地!虽然是头回试种,因为易栽,好管,第一镰就丰收了。”近日,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凤凰山乡试种的紫花苜蓿第一茬开镰收割,该乡何台子村村民一边收割一边高兴地对说。
村民们种的紫花苜蓿(别称幸运草),是世界公认的高产优质牧草,其根系发达,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显著。青龙地处典型的北方山区,山多地少,很多是30-45度坡耕地,发展紫花苜蓿种植业对山区的土地充分利用,保持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都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紫花苜蓿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栽植,好管理的特点,是农户心里的‘牧草之王’,今年我们乡3个村53户农民开始试种110亩。”凤凰山乡张喜中副乡长告诉,“乡里通过招商活动,与北京盛恒世纪科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指导农户搞合作经营,实行订单生产,统一供种,技术培训,病害防治,指导收割,统一回收,一条龙服务。”
一位种植紫花苜蓿喜获丰收的农民给算了一笔账:种植紫花苜蓿每亩地仅需投资70元种子,春季锄草1次即可;这种草一年能收割4-5茬,每亩每茬可收干货350公斤,今年每吨价格600元,每亩每年可收入1300元,“这收入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每亩年可为俺们增收500多元。”
据了解,为增加农民收入,青龙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明年试种植面积将再增加500-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