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即使西安人从小爱吃面,但面对这两种“面”,也会傻傻的分不清。
7月8日,国务院最新文件中,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于是,刚刚实施一年多的西安小升初“摇号+面谈”政策,会不会被全面摇号替代,成为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其中的关键,正在“面试”是否等同于“面谈”。
事实上,无论是“面谈”还是%摇号,均非广大市民所愿。社交媒体中,甚至不断有人呼吁,回到过去小升初综合测评时代。
政策在推动着义务教育,向综合素质和教育公平前行,但优质资源的短缺,却让家长们在焦虑中所求的只剩下公平。
这一对奇怪的矛盾,正如“面谈”与“面试”作为里外两面,折射出西安教育的困境所在。
01
“面谈”等同于“面试”?从过往来看,至少在概念层面,很难下此结论。
尽管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
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但关于“面试”的禁令,这并非第一次出现。
早在年,教育部在相关会议上就提出: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举办任何形式的选拔生源考试。
年,教育部文件同样提到:不得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
显然,“面试”属于“考试”的一种,均在这些文件的禁止范围内。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这些年,“面谈”却一直是国内众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从上海到成都,从广州到济南……今年,隔壁郑州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显然,众多学校认为,“面试”与“面谈”绝非同一概念。因此,大家热议的%摇号时代,恐很难因此而到来。
然而,尽管仍是国内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遍招生方式,“面谈”却正在逐渐失宠,越来越不受待见。
过去一年,广东、山东已明令禁止了“面谈”在义务教育招生中的使用。
而早在年,时任四川省阆中市教育科技局局长汤勇,就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
个别学校为了办学效益和影响,为了挑选到清一色的尖子生,为了自己的名利,常常把面谈演变成了面试,成了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借“面谈”之名,行面试之实,民办学校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优质生源,是民办学校靓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凡有机会,“掐尖”会成为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必然之举。
02
减负、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及教育公平,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但因很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多为民办,“摇号+面谈”往往成为很多学生负担增加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摇号”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优质生源的过度集中,“面谈”让一部分综合素质凸显的学生更易脱颖而出。
但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让民办教育依旧为众多市民趋之若鹜。
家长随着招生政策起舞也就成为必然:“摇号”无法掌控,全力备战“面谈”也就成为唯一选择。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于是,“面谈”所涵盖的众多学科内容,以及对表达、仪态、礼貌的要求,为校外辅导机构开拓了更多产品线。
连起跑线都不想输的家长,只能将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塞满孩子的课余时间。
孩子不得不更努力,家长不得不更辛苦!
本着眼于促进生源平均分布的“摇号”,在家长眼中成了决定孩子命运的骰子;由学校全面负责的“面谈”,因各种传闻中的灰色利益链,也被投射了更多不信任目光。
所以,才有不少家长喊出:宁愿回到过去的小升初综合测评时代!
更单一的内容,更清晰的指标,让他们明晰努力方向的同时,至少能保障相对的公平竞争。
因而,即使“面谈”退出西安民办教育小升初招生舞台,实行%摇号,也并不能满足家长所愿。
给予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机会,并不代表真正公平的教育——所有人都明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才是西安义务教育症结所在。
03
一个好消息是,7月8日发布的《意见》中,并非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