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围四面,水绕三方,阆苑仙境,风水古城……
这里是诗圣杜甫“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咏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这里是四川阆中,擦亮千年古城法治新名片的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身处其中。
投石问路
有调查有建议的古城典范
“我的邻居最近一直在外,暴雨把他的房屋屋檐冲坏了,但是我没有联系上他,又怕瓦片会松动掉下来砸到人,就自己请人给他的房子屋檐修好了,我到底有没有权利找他索要修缮费呢?”
“《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里面涉及到的条条款款很多,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很快记住它……”
近日,阆中古城的居民都收到了一份来自阆中市人民法院的《调查问卷》,问卷罗列了古城居民可能遇到的和关心的法律问题,引起了古城居民们的热议。
在古城区,阆中市法院古城保护调研团队走街串巷,大范围收集古城居民的法治需求。
调研团队充分利用审执数据,对已受理的涉古城保护、涉古城区邻里纠纷、房屋租赁纠纷、旅游纠纷进行统计,总结经验,为涉古城保护与开发的诉源治理、诉讼服务、审判执行等工作赋能。
随后,该院针对古城内旅游投诉、商家诚信经营、停车场建设等方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6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5月30日下午,阆中市法院与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了联席会议。会上,三家单位就法治护航古城积极建言献策,碰撞思维火花,建立相关协作机制,并就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司法课题研究架梁立柱。
目前,多部门联合成立的阆中古城司法保护课题研究小组就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古城消防等课题为切入点,开展司法课题调研,着手形成专业论文,力争在工作推进并取得成效后,形成《阆中古城司法保护白皮书》,为全国的古城、古镇保护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司法经验。
调解先行
前端治源中端解纷的和谐之曲
“亲兄弟,明算账可以,但是把路堵了,既横行,又违法!”
家住阆中古城的王氏两兄弟在父亲过世后,一起分了父亲的房产,哥哥在楼上,弟弟在楼下。哥哥若要进入自家房屋,必须从弟弟的一楼通道借过。
因为家庭纠纷,两兄弟闹得很不愉快,一气之下,弟弟把过道给封起来了,二楼的哥哥就无法通过,如果直接在二楼加装楼梯又违背了相关规定。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哥哥将弟弟诉至了阆中市法院。
阆中市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受理该案件后,不单纯就案办案,邀请了古城景区管理局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调解工作,从亲情修复、古建筑保护等角度进行释法明理。
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并表示通过此次调解,了解到了依法保护古城的重点常识,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古城历史资源的基本义务。
工作中,阆中市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发挥法庭的“前哨”作用,积极构建预防化解纠纷格局,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工作。
线上,该院充分用好古城片区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