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阆中市凌家坝小学校三年级十二班的语文老师赵春兰。提及书香,着实汗颜,本无笔墨,更少精力用作读书。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关于读书的感受吧,愿与您共同探讨。
为什么而读
首先,读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息的。不同的人的身上会有很多不同的、独特的气息。如:匠气,有的人一身匠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知机械地毫无生气地干同样的事。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的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
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小市民气。他们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决不罢休。
有的人是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干起事来冒冒失失,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得彻底,却急于成功。
而读书能给我们的是一种宁静之气,某个午后,约一场血战到底,费神费力,腰酸背痛,逛一个血拼费腿费钱,做一场白日梦,云里雾里。那么,静下来,品一盏清茗,翻几页闲书,一定会让你收获一份安宁惬意。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天天的熏陶。所以教师更需要的是静气。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确需要静下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自己的不足,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以便遇见更好的自己,何乐而不为!
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读书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任何陈旧老套的知识结构更需要更新换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的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我们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读书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读什么
1、教育教学刊物
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吴非的《不跪着教书》等等,包括朱永新、李镇西、窦桂梅、魏书生等教育大家的作品。常读教育著作,我们在教育的摸索前进的路上便有盏明灯,给我们指引方向,化解迷茫。
2几本闲书
你喜欢的类型,文史也好,诗集也好,哪怕是小说,童话,只要愿意拿在手里,念念不忘或者不过尔尔,每本书对于你就是有意义的存在,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内容无他,有效就好。我前段时间在看的《孩子,你慢慢来》,就值得我们做父母的,老师的读一读。
怎么读
看书应该是不拘形式的,当然,于书房、院落、茶室等安静之处,泡一壶香茗,舒适地捧上一本书,着实是上上之选。读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在这样的时光里,你的身体是放松舒畅的,你的精神一定是愉悦而富足的。
我们总是忙的,哪来大把的时间,那么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能做到的就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