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大富翁-华尔街见闻
相信大家都玩过大富翁游戏,当某一玩家赢光了对手手上所有的金钱,这个游戏就结束了,因为没有钱的玩家已经玩不下去了。如果你能理解大富翁游戏的基本原理,可能你就能够理解美国经济现在所处的困境,以及为什么QE不能重新激活美国经济。以下是FTav博文《The paradox of over-production in a world of QE》的节选:从根本上说,QE全是关于给经济去风险的——让国家承担风险,这样私营部门就不必承担风险了。QE本身会制造危险的泡沫吗?QE应该有这种能力。我们应该担忧这些QE制造的泡沫吗?这个问题应该与停止QE所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相关。现在,这些下行风险可能更为危险。缺乏可替代的分配机制下,QE是现在用于支持货币体系最有用的工具,现在的货币系统仍依靠银行创造的信贷来购买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金钱”普遍只是一种对实物商品、服务和其它经济资源的索偿权。这些索偿权是可以相互交换的(可交易),但现实中,它们是有不同的生成起源。在一个所有金钱都有国家发行和控制的简单系统中,国家对这些索偿权有完全的控制力——包括从这些索偿权的流通数量,到分配以及期限。国家负责公平地分配这些索偿权,并通过某种方法鼓励发展足够的生产力来满足所有现存索偿权的潜在索偿需求。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系统中,这个工作部分已经外包给私营的银行完成,银行有能力凭自身的能力创造金钱(索偿权)。银行的加入,是因为不能一直依赖国家通过某种方式来分配或配置索偿权,而且这种方式又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来满足这些索偿权。如果出现坏的配置决定,经济将不能产生足够的增长,满足流通中索偿权的索偿需求。另一方面,私营机构一直有动力,只把索偿权转移给有可靠方法创造系统所需产品的经济实体中。那些只是为了创造更多产品,却不准备在未来索取商品和服务作为补偿的实体,最终将囤积越来越多的索偿权。然而,这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因为这个过程使经济的生产率和效率越来越高——受到克服稀缺性或满足需求的原始动力驱动,这将导致财富集中到那些有能力明智配置资本的经济实体手中。看起来,这相当公平,但实际上,如果这种财富的集中不能通过发行更多的索偿权补偿,这个系统将会变得干枯,因为某个市场市场参与者将持有所有的筹码。可以把这想象成一个大型的“大富翁”游戏。当所有人都没钱了,而且没有人有能力通过掷骰子前进并赚取200美元,这个“大富翁”游戏就终结了。当然,也没有人能从银行中获得过桥贷款,因为私营银行知道,除了那些能产生租金收入的资本所有者,借钱给其他人的胜算都不大。这与我们现在需要QE的情况类似。QE就像给每人分发了200美元,不管你的状况如何。虽然这并不是理想的结果,因为大部分的流动性仍然流向资本所有者这个方向,但QE的确让系统存活下来了。实际上,如果央行可以不断给游戏参与者分发现金,这个游戏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同时,这也符合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因为不是这样它们将没有机会收取租金。?当然,这不大可能解决问题,因为资本所有者不希望被征收重税,宁愿长期地在游戏中保护它们的相对优势。在大富翁游戏里的QE更像是真正的乘直升飞机洒钱,对所有游戏参与者平均分配。在真实的QE中,200美元替换了之前存在的带收益索偿权,而这些索偿权大部分由资本所有者持有。这些美元授予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多的商品索偿权,保护它们免受印钱的潜在贬值效应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它们打算保持它们的相对富裕不受影响。但真实的QE用零收益的票据换有收益的票据,希望富人将倾向于花费部分索偿权在其它玩家可能具有生产性的资产上(或其它资产生产的商品上)。这样或那样,它们将有助于增加投资的资金,用于克服新的可辨别稀缺性和经济需求。然而,如果把生产过剩的矛盾考虑在内——事实上这种稀缺性可能是有限的,你就会发现,资本所有者并不会有兴趣花费它们的索偿权,除了那些能产生租金收入的资产、资源和/或任何它们认为能保护它们相对优势的东西上。...根据这个观点,QE对美国经济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除非能在分配或再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也就是所谓的结构性改革,才能有效激活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欢迎加入见闻外汇读者QQ群(13157383)交流互动,申请时请注明“公司(行业)-城市-姓名”,谢谢配合。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