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楼市持乐观意见的业内人士则认为,房地产市场从此走向全面回暖的时机已经到来。今年月成交量的连续上升,标志着楼市已经到达此轮调整的低谷,虽然以后会有波动,但整体来看,楼市不可能再往下走了。房地产是整个经济的先导行业,房地产先于宏观经济于2007年底、2008年初进入调整,也必然先于宏观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尤其是2009年4月以后结束调整,进入景气上升阶段。
建筑节能改造新标杆——“3升房”探访记
针对日前部分媒体报道称“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策可能取消”、“三套房贷放开”、“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引起各界关注,银监会进行了回应,表示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对于楼市调控放松的传言,相关部门能及时公开辟谣,值得肯定。这说明宏观层面调控楼市的决心至少到目前还没有改变。然而,无风不起浪,我以为相关部门在辟谣的同时,还应该深刻反思为何会出现谣言。其实,房贷放松并不是谣言,而是事实。据报道,上海多家银行不但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而且二套房贷也“适度宽松”,这怎么能轻易否认呢? 有关部门回应称,房地产市场调控*策没有松动。但愿如此。楼市调控未达预期效果怎么能轻易言退呢?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而且,据新华社调查,二线城市楼市的降价效果并不明显。在房价依然虚高依然坚挺的情况下,如果草率放松调控,不仅公众难以理解,而且对宏观经济也是有害无益。 在舆论惊呼“史上最严房产新*面临夭折危险”、“楼市骤然变化”、“调控风向改变”时,监管部门及时公开辟谣,显然是想给公众吃一粒“定心丸”,让一时混乱的*策信息恢复清晰,不想让市场因为谣言而改变预期,更担心宏观调控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实际上,住建部官员此前也称这轮调控不会半途夭折。但事实是否如监管部门宣称的那样,如辟谣时所说的那样,还需要观察。 这是因为,前几年楼市经历多轮调控,但房价始终居高不下,显然,调控未达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调控半途而废或者说虎头蛇尾。这轮调控是否不会重蹈覆辙、能够坚持到底,需要事实来回答,而不是看监管部门如何辟谣。也就是说,检验宏观调控决心的是市场是房价水平,而不是监管部门如何辟谣——— 辟谣之举虽然值得肯定,但公众更看重调控实效。 在我看来,监管部门要想证明调控决心毫不动摇,一方面要用惩罚违规行为来证明调控决心。对私自“放水”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对二套房贷“适度宽松”的放贷银行,要详细调查和严厉惩罚,以证明信贷*策没有动摇。否则,“信贷*策没有动摇”就是假话。公众不是要看监管部门如何表态,而是看重执行层面如何操作。套用一句广告词,叫不看“广告”看“疗效”。 另一方面,再出重拳以证明调控决心不变。如果不再出重拳,现有调控*策执行会越来越弱。目前,多是临时性*策在发挥作用,注定难以持久,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市场预期。因此,我认为房产税或物业税等长效调控工具理应出手接应。尤其是,地方*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执行者,如果不出台地方细则,无疑难以有效调控楼市。 其实,监管部门严厉处罚“放水”银行,严格执行调控*策不打折扣,是最好的辟谣方式。惟有监管严厉,调控松动的谣言才没有出现的机会和生存的土壤;反之,如果监管不严厉,还会有其他谣言冒出来扰乱视听,接着再辟谣———再辟谣又有多少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