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之中遗落着一颗名为“阆中”的沧海遗珠,古城核心景区2平方公里,这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丰厚历史底蕴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依托阆中古城打造的西城文创产业园更是惹来了媒体记者们的强势聚焦。
9月1日,阆中市召开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新闻发布会。来自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凤凰网、新浪四川、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记者应邀参加。阆中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德宇,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张全杰,市委常委陈晓波参加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德宇致发布辞。杨德宇说,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是省委、省*府顺应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特征,加快“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年4月,阆中成功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过去一年,阆中以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紧紧依靠阆中古城这一金字招牌,利用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分别增长19.3%和30%。我市主要从五个方面助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第一,坚持规划引领,深度融入了区域旅游大格局。围绕省委、省*府“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布局,积极抢抓省委、省*府打造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进的川东北文旅经济带这一契机,坚持规划引领,通过“一核三区两带”全域旅游布局,全面融入全省文旅发展的大盘子,为阆中旅游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融合发展奠定了底子、打下了基础。第二,坚持项目支撑,全面夯实了旅游发展大基础。紧紧围绕重大文旅项目、交通短板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文旅产业发展根基。加快实施文旅项目,产业基础更有“厚度”。加快构建交通节点,旅游通道更加“通畅”。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更具“质量”。第三,坚持开放合作,有效增强了旅游品牌影响力。依托“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平台,集中最优势文旅资源,精准拓展客源市场,加快构建跨区域文化旅游市场。深度与成渝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旅游联动合作,积极引入具有先进管理经验、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战略投资者、运营商,开拓培育了文旅大市场。积极推进“阆苍南”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旅游产业载体串联嘉陵江、整合川东北,为协同发展开创了新路径。第四,坚持融合创新,充分释放了旅游发展大潜力。围绕“聚焦文旅融合推进业态创新”要求。推行“旅游+农业”,推动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推行“旅游+工业”,填补工业旅游板块空白。进一步理顺了旅游发展指挥体系,全面激活旅游协会活力。第五,应对新冠疫情,多措并举保护旅游市场主体。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府扶持+企业自救”的阆中文旅产业复苏振兴路子。杨德宇最后说,阆中市委、市*府力争与其他天府旅游名县一道,将天府旅游名县打造成为全省文旅发展的示范标杆,让天府旅游名县成为世界了解四川、走进四川、爱上四川的窗口,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积极贡献力量。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常委陈晓波主持。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央省市各主流媒体的记者将前往我市各旅游景区景点和文旅项目工地现场进行考察和采访报道。随后,南充市*协副主席、阆中市委书记张斌围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和阆中旅游发展主题,接受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凤凰网、新浪四川、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等主流媒体记者的集中采访。建成四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后,阆中有什么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的思路打算?张斌:获得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发展动能。阆中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名城名镇、名山名水、名人名牌”,但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然是我们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古城旅游“一枝独秀”,城周边很多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足。经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我们认为,只有把单一的游览转变为多元的体验、把单核支撑转变为全域格局,才能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在原有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确定了文化旅游胜地、医疗康养宝地、文教体育高地、生态宜居福地“四大主攻方向”,以做优规划、做实项目、做好宣传为抓手,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距离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已经有一年多了,阆中的旅游迎来了哪些变化和成效?张斌:说到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文旅定位从立足国内向着眼国际发生转变。一直以来,阆中都始终把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作为文旅发展的目标和追求,但因地域、名气等因素所限,来阆游客更多地集中在周边省市。拿到天府旅游名县这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正好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借此机会,我们不断更新营销策略,立足更高端的平台开展宣传、借力更精彩的活动造势热场,打造了“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的旅游IP,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出了“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的邀请等,阆中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全面提升,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年,来阆游客数突破万人次,实现了“两个最大”,一是与前几年相比增幅最大,二是省外、境外游客占比最大,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着眼国际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是文旅支撑从单核驱动向多极突破发生转变。以前游客到阆中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古城一逛不到1天,就打道回府。随着“一核三区两带”的打造,阆中文旅产业在空间上从古城向全域铺展,我们落地了以阆中水城、阆中赛城、古城文创园为代表的重大文旅项目,古城核心圈全面提质,天宫院传统文化度假区初见雏形,水上游乐带精彩纷呈,特别是城周30分钟乡村旅游带中,江天环线惊艳亮相,五龙田园生态度假区、桥亭康养小镇等新兴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了游客的又一追逐、青睐之地,阆中文旅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众星拱月的全新局面;在时间上从白天向夜间延伸,推出了晨钟暮鼓、走更坐艺、昼巡夜游、情歌花轿等为主题的古城“新八景”,优化提升《奇美阆中》《阆苑仙境》等特色旅游产品,扩大“嘉陵江夜景”吸引力,夜游经济蓬勃兴起,过夜游客达到游客总数的67.7%,人均停留时长超过3天;在内容上从旅游向文化充实,结合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精雕细琢了以“年爷爷”为名称的落下闳卡通形象,高标准打造了以团圆为核心意涵的全球最大灯笼广场,顺势推出了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同品腊八粥等一系列节庆主题活动,成功登陆央视《我们的节日—春节》,游客到了阆中真正实现了有玩点、有看点、有休闲点。同时,文旅带动从单一产业向三产融合发生转变。推动“文旅+工业”“文旅+农业”“文旅+服务业”,还将文旅元素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过程。在这种融合带动模式下,不仅文旅产业本身得到快速发展,也全面刺激和激活了县域经济的活力动力,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亿元,增长11.5%,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位居南充“一方阵”,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称号。对阆中未来文旅发展前景有何展望?张斌:针对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阆中在本级召开的文旅发展大会上作了全面分析,我们认为,前30年,阆中经历了“潜意识”、“有意识”和“强意识”抓文旅的三个历史阶段,文旅产业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当前这个新的时代命题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世界古城·春节文化”这个定位,在高标准、高质量上下功夫,“优意识”抓文旅,奋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这个“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优项目布局,夯实文旅基础。坚持把项目作为文旅融合的“强引擎”。紧紧围绕“一核三区两带”全域旅游布局,全力招引关联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推动“文化+”“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同时,全力抓好阆中机场建设,确保明年底建成通航,打通远程通道、吸引高端市场;高质量办好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为阆中文旅发展培养大量急需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二是做优营销推介,拓宽文旅市场。坚持把品牌推广作为文旅发展的“主方向”。精心组织对外宣传,通过加强与西北地区顶级媒体、旅行社的交流合作,参加省市组织的国际国内旅交会和招商活动等方式,深度拓展甘肃、青海、*等大西北广阔腹地的市场。在持续办好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古城国际马拉松等线下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携程、同程、去哪儿等知名旅游网站的线上合作,全方位推介阆中旅游、打响阆中品牌。三是做优区域协同,开辟文旅新程。坚持把文旅发展作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硬支撑”。借势借力“天府旅游名县联盟”,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阆苍南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有利机遇,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面提升阆中文旅发展品质,以新的成绩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一金字招牌,让“世界古城·春节文化”走向世界、蜚声全球。当前,中央、四川省委都在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也明确提出支持阆苍南一体化发展。这就是我们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不管是融入发展还是一体化发展,阆中的优势都在文旅。因此,我们的定位就应该是突出阆中特色、四川气质、巴蜀气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中心城市。应该说,阆中是有基础、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阆中旅游是大有可为、未来可期的。我们将在省委、省*府的领导下,全面加快文旅发展全域化、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高标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中心城市,努力建成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9月2日,
各媒体在阆中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
都去了哪些地方
让我们一起来康康~
阆中古城核心景区“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之中遗落着一颗名为“阆中”的沧海遗珠,古城核心景区2平方公里,这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丰厚历史底蕴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依托阆中古城打造的西城文创产业园更是惹来了媒体记者们的强势聚焦。
文旅项目和旅游路线随后记者们考察了阆中机场、文旅学院等重大文旅项目,并在阆中机场进行了集中采访。
江天旅游环线最后记者们前往飞凤镇桥亭村参观了川西著名民居火烧房子和天宫镇五龙村的网红乡村旅游景点农耕博物馆、素清咖啡、云桢民宿,并在此进行了集中采访活动。
你们在阆中采访阆中
我们在阆中采访你~主流媒体进阆中
她们对阆中有啥印象?
听听看~
新华社记者——崔可欣:
来到这里我才真正感觉到阆中的历史厚重感,他有着多年的历史底蕴。并且他的生态自然是非常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叫阆苑仙境,他的旅游产业、文旅产业其实是依托了他的生态自然、历史底蕴,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把这块烘托的非常好。
凤凰网记者陈颖:
昨天晚上我们去看了阆苑仙境的表演,我觉得非常震惊,因为当时是走在古城,它是一步一个景,而且一步一个演出,总共有10多个演出,非常的壮观,我觉得就是说在我的印象当中,阆中他可能就是中国的四大古城之一,那昨天我们看了那个演出,让我觉的非常好看,而且这就是一个文旅的衍生产品,会让我们的文旅、让我们的阆中更加有色彩。
来自:阆中市融媒体中心关于“四川新阆网”媒体服务
新闻爆料、企业招聘、商家促销、
房屋出租、征婚交友、便民服务、
均可扫一扫添加新阆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