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80、90后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时代:
出去旅行要有介绍信;吃饭需要粮票;住宿每天1块钱;3小时长途车只要2块钱;景点门票居然只要1毛钱!今天,就和小编回到过去,那个没有数码相机,用海鸥相机和黑白胶卷记录旅行的年代……
一、介绍信=身份证
30年前,没有网络,如果想自费自助游,出门住宿靠的是介绍信;吃饭不仅需要钱,还需要一种叫做粮票的东西。否则不能住进旅店,甚至有可能被当地派出所当成盲流人员拘留遣返!
二、粮票在手,吃饭不愁
那个时代出门吃饭,钱不是必须的,而粮票是不能没有的!比如去陕西,就必须备好陕西省地方粮票,为在省内其他县市吃饭作准备。必须兑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可能有饭吃。
三、海鸥+胶卷=旅行记录神器
那个时代的拍摄神器,国产海鸥自然是NO.1!外带购买两卷国产“乐凯”黑白胶卷。由于往年的黑白胶卷均为自己冲洗,胶片尺寸太小,加上定影效果不好,很难保留长久,30年后已经变得十分模糊。
四、最高指示:长途车票只要两三块
相较于现在的物价,在30年前,那个时候的交通长途汽车票只要2、3块多,而且这票价背后是满满的最高指示:为人民服务!
五、30年前坐飞机
那时候买飞机票,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七八十年代坐飞机的人大多都是*府官员因公出差,百姓出行不会选择乘坐飞机,那时候,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而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坐飞机还是很奢侈。
▲年的飞机上,乘务员在进行客舱服务。
▎30年前旅游花销
全部8天行程花费:人均47.8元。车票32.6元;门票2.5元;住宿8.7元;吃饭0.5×8=4.0元吃饭只能以清汤面条或馒头充饥;一碗面条2两粮票+0.1元左右。家庭当年每月的工资收入,合计元左右。一次旅游大约花费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
▎30年以前的阆中照片
张飞庙
北街
学道街
状元街
福音堂
读书岩石刻
白塔
锦屏山索道
曾经的古城最高楼,楼高40米,楼层十三层,位于原阆中丝绸厂厂区内的选剥大楼,作为古城内不协调现代建筑在年10月11日下午3点30分,被定向爆破拆除。
东风中学老校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锦屏山公园荷花池旧照
国立四中时期(现东风中学)的校图书馆。
晚清时保宁府内的锦屏书院全图(其原址位于现在的阆中古城东风中学校内)
阆中古城东风中学(原四立四中)学校里的老钟楼。
东风中学校园内的旧教舍。
一张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所拍的阆中蚕种场(晚清陕西会馆旧址)场大门旧照
阆中汽车89队老车站照片
十年前的张飞牛肉加工厂大门(当时张飞牛肉加工厂厂址在阆中古城礼拜寺街上)
邮电局的一张老照片
罕见的唐代武则天时的铜钟,存于阆中。此照片摄于年4月7日当天,由阆的法国诗人谢阁兰所拍摄。
年7、8月间,日本飞机曾三次轰炸阆中。这是当年日本飞机轰炸后被炸死的古城死难者老照片
原来安放在张飞大道的“三爷”雕塑,现已经从张飞大道搬到他处。现帖上此照片,作个纪念。
年2月20日至12月4日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时在博览会上摆放送交参展的保宁醋的展台。
东风中学老校门
国立四中(现今的阆中东风中学校)的老照片
保宁府生长的参天大树此照片摄于一百年前,由英国人威尔逊所拍摄。
年的夏天,阆中古城涨洪水时拍的老照片。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所拍的是当时刚建好的锦屏山公园的一观景亭。
上个世纪阆中古城学道街市招待所内的状元楼宾馆的老照片。
随着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阆中古城滕王阁的重建即将竣工并对广大游客开放。此滕王阁原来的旧门将不复存在。此景已待成追忆。
好几年前,在阆中古城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强渡嘉陵江》的一张剧照。
此照片拍摄于年(清~~光~绪~十~五~年)的保~宁~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航行在嘉陵江上的“汽划子”拉木船。
文革时的东门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古城嘉陵江西段。从照片中可以看见当年丝绸供电厂运煤车运煤的轨道、电厂高矗着的烟囱、连接嘉陵江对岸锦屏山半山腰和双栅子街口通往江边处的索道缆车。
阆中古城端午节龙舟比赛的一张旧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