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河溪渡口曾是是四川省最大、嘉陵江南充段唯一的汽车轮渡渡口,年运送过江乘客万至万人次。经营着4艘机动船、3艘车船、1艘分流船的47名船工们,一年到头雨里来、风里去,在东河、构溪河与嘉陵江交汇的这段特殊“水上公路”上,创造出了20多年安全渡运的奇迹。
“要过河哟!”每次一有人要渡河的时候,都会朝着对面的船家大喊,这已经成为阆中人多年来的习惯。
可是随着嘉陵江三桥的通车,拥有约35年历史的河溪车渡码头已于年7月1日起,正式封航停渡。
河溪码头的“掌舵人”高德洪曾向大家介绍:河溪车渡码头是四川省挂牌监控的内河最大车渡码头,但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只是一处客运渡口,属于阆中养路段。那时候两岸的路人过江免费,渡口两边还是缰绳带动的小船;直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通往县城的班车在这一带乡镇开通,河溪渡口增设了车渡业务。“当年的渡船没有动力,全靠人拉。”高德洪解释,所谓人拉,即船工们以连接两岸的篾绳助力,在渡船上行走,带动船只游动。
“那时车子很少,一天最多碰到三四辆,而且多数还是拖拉机。”高德洪说,随后车辆逐渐增多,河溪渡口启动了夜航,让河溪车渡码头成为24小时运行的全天候车渡码头。同时,渡船也多次更换升级,增大了马力。如今码头处的两艘主力渡船,都是年买回来的,分别为63马力和马力,前者一次可载6辆小车,后者一次可载10辆小车。这两艘渡船采取对开方式,每日需要来回两岸约20多趟,“最多时,一天可发送上千辆车,乘客达到万人以上”。
高德洪介绍,除此之外,作为特殊“水上公路”,河溪车渡码头在安全监管方面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创造了30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的纪录。
(渡船上的老工人)
这些年来,河溪车渡码头的迎来送往,间接导致河岸两边的杂货铺逐渐汇聚。吕云会,正是其中最早入驻的一位商家。
她最开始只卖锅盔,生意不错。其后,码头的客流不断增长,她又陆续兼卖了一些泡面饮料和茶叶蛋。
“糊口是没问题,家里也勉强能照顾着。”吕云会说,虽然儿女如今已成家立业,但她却依然不愿放弃这份营生,“十几年了,还是指望靠它挣点养老钱,把自己养活”。曾经有无数人专门为了茶叶蛋而前往码头,就为了能吃上一个热乎乎的,刚从锅里捞出来的茶叶蛋。
吕云会说,但如果码头停运,她也已经做好打算,“只能换个地方重头再来,反正不会饿着”。
许多过往的乘客虽然心中有万分不舍,可在那时,也仍然希望三桥能够快一点通车。
如今,河溪码头已关闭三年之久,估计不少人已经将老码头给遗忘了。再一次翻出这些老片的时候,你会不会感慨时间的逝去?曾经陪你一起渡河的人,现在还在你身边吗?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凡是向联播阆中爆料的小伙伴,一经采纳即可获得红包奖励哟!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