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阆中在他眼里美若天仙他以这种方式深爱着
TUhjnbcbe - 2021/1/7 17:52: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阆中在他眼里婉约若江南女子!他把阆中的一景一物都写成了诗,连故宫乾隆博物馆皇帝书法修复师、各地画家、书法家都在为他的作品绘画题词…

编辑语

年的春节,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疫情,每一位阆中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投身于防疫抗疫的无硝烟战斗中!他们以各种方式守护着阆中这座城市,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疫情终将烟消云散,那个热闹的阆中即将回来啦!那个美丽的阆中依然如故!

这位89年出生的阆中诗人,他眼中的阆中是诗、是画、是婉约的春光明媚!是深深的眷恋和无可替代的长相思!他把阆中的一景一物,都写成了诗,以这种方式爱着阆中!连故宫博物馆乾隆皇帝书法修复师、全国各地各种流派的书法、绘画师,都在为他为阆中而歌的诗作题词,绘画。

正如这篇文章的20首诗作,皆是阆中的名胜古迹,所以,阆中这座古城,已经屹立在此几千年之久,什么风风雨雨没有经历过?这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那个热闹的阆中就快回来了,那个美丽的阆中,依然如故!

——编者

书法家林峤先生为《阆山集》题字

李旭,字云曙,号九砚斋主。年生,四川阆中江南镇鹤长村人,旅京七载,现居成都。作品散见于《现代诗词》、《诗词四川》、《长江文学》、《诗选刊》、《星星》诗词、《萌芽》、《东坡赤壁诗词》、《星河》、《蓉城文艺》、《现代艺术》、《阆中诗词》等刊物。现主要从事书画艺术相关工作。

书法家杨振兴先生题“阆山”

《嘉陵江山图》创作于年,长约21米,是抗战期间阆中乡贤黎之彦先生请画家许翔皆所画。许翔皆设色雅致,用笔严谨,图写嘉陵江景致,远看崇山峻岭,近观潺潺流水,令人怅望。而后有潘龄皋、齐白石、徐悲鸿、廖静文、沈炳儒、王青芳、李苦禅、吴作人、萧淑芳、陆鸿年等20多位大家在长卷上题跋诗词、更有甚者绘画其中,其息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为近现代书画中罕见者。

文章导读:在文章开头,我引用了两幅书画长卷,一方面想给大家一睹《锦屏山房图》和《嘉陵山水图》的真容,另一方面也是想说一些自己从两个图卷上受的启发。这些年,我一直我从事着书画工作,我一直在想通过书画的形式来表现和赞美家乡的山山水水,邀请艺术家通过书画来写阆中,来画阆中。因为作为一个阆中人,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本次阆中二十首作品,邀请到谢季筠林峤施云翔毕耀光邓代昆冷柏青舒炯刘崇寿何自立向维果魏明阳刘征兵赵安全张勉之老师以及阆中籍的缪永舒杨频刘先湜张仁君戴镛杨平张炳俊老师们,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将收集一批阆中的汉砖,有机会邀请艺术家老师再题写一些汉砖拓片,以飨读者,到时和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阆中古城的千年历史厚重感。在此,感谢大家的一直支持,感谢阆中大阆网平台的支持,年,我们一起加油!!

-1-

《汉桓侯祠》

汉桓侯祠

当阳独立丈矛横,怒目间多弃甲*。

一世雄征堪虎将,千秋彪炳作良臣。

八濛勒马铭功事,百道诏恩封上尊。

青冢何妨成结草,垂名已启后来人。

景点释义

汉桓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唐时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他保境安民,大败张郃。张飞死后谥为桓侯,葬于阆中,“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历时一千七百余年。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占地10余亩,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阆中贡院》

阆中贡院

我料青丝应未已,几曾华发自生之。

不嫌屋漏无相问,但觉衣寒更少知。

数夜明窗依影月,一朝红鲤跃金池。

男儿得志何须早,自有题名榜上时。

景点释义

阆中贡院,又称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科举文化”旅游点,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游客可以现场亲身体会科举考试,在考官的高声“开考”中,在“衙役”的锣声中,过一把复古的瘾。据《阆中县志》记载:“顺治九年壬辰(年),全川未靖,补行辛卯科乡试,围设保宁府。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在保宁,至康熙二年癸卯(年)始移成都”、“嘉庆二十二年,川北道黎学锦率属重修……”。

-3-

《状元洞》

状元洞

我见空明大像山,紫薇星象落其间。

满池莲色清书洞,数挂涓绡滴水帘。

彼月如今何万载,此岩当就也千年。

阆州城下俱相寂,江折唯留一叶船。

景点释义

状元洞又叫读书岩、台星岩、将相堂、三陈书院。北宋左谏议大夫、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其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故又名将相堂。传说三人在此读书时,常有紫薇星出现,所以又有台星岩之称。时人傍岩建亭,宋真宗为其题额:紫薇亭,其字至今尚存。洞口上方还刻有“出兄弟状元宰相处”八个大字,仍耀眼入目。北宋、南宋期间,在状元洞一侧石岩侧建有捧砚亭和教子堂。司马池(司马光之父)、苏轼先后在此书有”南岩“;和”将相堂“。

-4-

《灵城岩》

灵城岩

灵城东去渐秋深,遥见摩崖日已沉。

何忍芦花飞作絮,哪堪蓬草结为尘。

山中有道何须道,世外存真未必真。

一夜西风摇叶落,愁来多少不眠人。

景点释义

灵城岩位于阆中市文城镇东河之上米高的半山腰上。主要景观为一天然石洞,洞长50米,宽36米,高3米,可以容纳上千人。山洞现存有唐代石刻神像70余尊。解放后这里房屋拆毁,僧侣遣散。8年南充、阆中市宗教管理部门把这里批准为阆中市道教文化旅游景点和道教协会固定活动场所。

-5-

《五龙庙》

五龙庙

空林独立望其中,五道连峰化五龙。

古庙如今成蔽色,桃花依旧为谁红。

人来夕照观碑记,鸟去云阴入莽丛。

不觉回头春暮尽,一重山外一山重。

景点释义五龙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为布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四根檐柱用料较大。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型制相似。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蟠龙山》

蟠龙山

阆州城北有高山,半截烟云在下端。

诗意常随寻古道,尘心未了付流川。

春朝销尽横岚气,日影斜来照碧帆。

何处楼台观胜迹,江风依旧逐波澜。

景点释义话说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的。袁天罡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当时石脉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现在阆中依然留有“锯山垭”遗迹。

-7-

《永安寺》

永安寺

已无蟠柱披龙甲,唯见雕栏著旧花。

宝殿熏香霜浸冷,佛尊沐影日西斜。

蛛丝残破结飞角,*鹤排来追落霞。

剩却故人观岭上,一山宿鸟去林家。

景点释义

永安寺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五里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公里。*泥岗群山环抱,处大巴山余脉大仪山系中诸葛山尾部,形如*龙之头,永安寺恰好建在龙头上,有龙滩河绕寺而流。寺后岩石隆起若龙额,一石若舌,长丈许,直伸龙滩河,甚为奇怪。河对岸是一座高山,名叫冠子山,山巅面寺一方,晨晖晚霞,交相辉映,宛如一顶金色的僧冠。永安寺占地平方米。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巴巴寺》

巴巴寺

山卧龙形岂一般,青门银树彻秋寒。

西方道引归名寺,八面虔徒诵古兰。

天放祥光经久照,城依字水永流传。

今来翠岭清修境,真念皆乎仰止间。

景点释义

巴巴寺位于四川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或"祖师"的意思。为伊斯兰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西来上人")的墓地。阆中巴巴寺原名"久照亭",占地1.3万平方米,富有浓重的伊斯兰色彩。从巴巴寺街西头踏石级上行百余步,便可见一道山门。山门上"久照亭","真一还真"两道匾额,赫然入目。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

-9-

《云台观》

云台观

此山锦簇九重开,鸟道环迴始上台。

人祖观云终不见,天师开道却寻来。

空留石室焚香在,剩去岩花任雨裁。

诗客登临多块垒,松风一阵释胸怀。

景点释义

云台观是中国道教二十四治之一,是东汉末年张道陵(即)张天师学道、炼丹、施法、升真之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初建的云台治为简陋草屋土坛。永寿年间(—)重修前、中、后三殿及附属建筑物。南北朝在云台治基础上建云台观。据史书记载,云台观是东汉“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在汉安二年(公元年)建立的全国二十四治之一。初建的云台治为简陋草屋土坛。永寿年间(—)重修前、中、后三殿及附属建筑物。南北朝在云台治基础上建云台观。明代后期建筑大多损毁,明万历八年()、清道光十三年()、二十三年()、民国11年()对部分观宇作过重修、培修,明、清至民国设道会司于云台山。

-10-

《观音寺》

观音寺

观音寺里松花井,上及开元涌至今。

僧侣携来煎水厄,人家汲取酿芳醇。

镜中虚白灵泉动,槛外浮珠细雨侵。

此夜萧疏知节变,江风吹岸柳纷纷。

景点释义

观音寺原为唐代名刹开元寺修建于唐朝初期,取开国纪元之义。据史料记载,直到元明朝,它仍为阆中最大的寺庙。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开元寺遭到残毁。公元年,寿王祜封藩保宁,在西城修建王府,将明初的观音寺拆迁到开元寺旧址,重新进行修建。从而使观音寺取代开元寺成为巴西最大的寺院。昔日的观音寺规模宏阔,背负觇星台、面对嘉陵江、门临潺潺溪流,周围翠竹千竿环绕成荫,环境极为清静幽雅,漫步其间,处处都能使人感受到"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的禅趣。明朝宰相严嵩曾书"佛都"一匾悬于殿前,观音寺香火旺盛,常有骚人墨客流连于此那寺以来,它都是人们佛事的重要场所。

-11-

《华光楼》

华光楼

东山霁色小船归,仓满河鱼个个肥。

一橹摇来鸣鹤起,两舷溅出雪花飞。

华光楼下生浮影,锦色云间落翠微。

谁与登临同作客,天涯目断送春晖。

景点释义

阆中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华位于阆中古城保宁镇上华街21号,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阆中古城现存的楼阁中,华光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又被称作“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朝诗人李献卿的《南楼》诗写出了江山之会的胜景。根基稳固,文化积淀深厚。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内各层有梯上楼,每层楼四周游廊可以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

-12-

《观星楼》

观星楼

锦屏山外就高台,夜象苍茫一望哉。

眉月如钩中阙照,七星似斗北天来。

岂知此日登临处,莫是昔年客蜀才。

我欲无人危阁去,碧萝又见覆凋苔。

景点释义

观星楼,是纪念以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为代表的古阆中籍天文学家而建。出生在距今年前的落下闳,堪称世界级天文宗师,开山鼻祖。他对我国天文史上三大贡献是:太初元年(公元前年)创制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即沿用于今的农历);创制世界第一台比较精密的完整观测仪器浑天仪;他的浑天学说是世界上最早以地球为中心的先进宇宙结构理论。

-13-

《天宫院》

天宫院

晴心方好入天宫,山锁慈云瑞气雄。

两扇道门归隐者,一河闲意让渔翁。

今身暂得避秦处,回首又栖浮世中。

*鹤暮飞真妙相,鸣时秋色正迷蒙。

景点释义

天宫院,位于阆中城南的天宫乡。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都埋葬在这里,天宫院为纪念他们而建。原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始建于唐。明天顺三年重建,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内唯一的AAAA级风水文化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锦屏山》

锦屏山

欲把春山都看遍,锦屏正对入樽前。

花香由是东风解,夜色还须江月衔。

几处灯舟游镜水,谁家童子放浮莲。

长宵共我饮熏醉,柳下抱琴当枕眠。

景点释义

锦屏山,古名阆中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云,“阆中城南天下稀”。在《阆山歌》中,杜甫更对锦屏山赞叹道:“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他说*斧神工的锦屏山,胜比嵩山、华山等名山。杜甫、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到锦屏写诗作画,抒发情怀,杜甫赞之为“天下稀”。

-15-

《大佛寺》

大佛寺

嘉陵徒步隐闻钟,寻望深林意正逢.

阶外玉炉藏晓雾,庭中夜雨谢春红.

虎溪鸣涧声声树,野径斜篁处处风.

久未闲心须如此,去时山色也空濛.

景点释义

大佛寺位于阆中东南,嘉陵江对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时敕名永安禅,明代恢复旧名,俗称大佛寺。寺院占地6公顷,主要以大佛,即释迦摩尼尊像为主要景点。目前,大佛寺香火旺,游人众多。门前对联:"禅心朗照千秋月,真性清涵万里山"笔力犹劲,耀人眼目。殿内香烛灯火,昼夜不灭。僧徒朝钟暮鼓,木鱼声声,念经诵佛,虔诚膜拜。一遇会期,居士前往,游人如织,殿前人潮人海,水泄不通。全国*协委员,高僧、江油武馆馆长海灯于一九八七年九月来寺讲经说法,并书写"大佛寺"匾额。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四川省*协委员范应联等,先后为寺赠书送联,为大佛寺添彩增辉。

-16-

《中天楼(新韵)》

中天楼(新韵)

三月春风满阆都,晴空万里似澄湖.

两山余脉真龙止,一水环城宝穴出.

北面霞光夕有照,东来紫气日随无.

连峰楼外遥相见,胜事云烟入画图.

景点释义

中天楼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楼高25米,在一大片古城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建造精美。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的,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因此也将之称为“阆中风水第一楼”。

-17-

《东山白塔》

东山白塔

晴岚下界正无风,白塔立来字水东。

高处吟怀须放眼,此间醉卧亦舒胸。

山前僧侣扬钟鼓,寺外芦花入古松。

三两沙船江折去,夕阳铺在阆城中。

景点释义

阆中白塔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构成阆中旅游胜景---东山园林风景区。

-18-

《滕王阁》

滕王阁

城北灵峰披锦晖,滕王阁下满芳菲。

红花万片樱如雪,青陌千条柳似眉。

佛塔朝来萦紫气,山岚日出射琉璃。

陵江流去归沧海,我欲浮云尽可随。

景点释义

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今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高宗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唐代诗圣杜甫两次游寓阆中,多次登临滕王阁赋诗抒怀,在《滕王亭子》、《玉台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的名佳丽句。

-19-

《魁星楼》

魁星楼

客去鳌山恐上楼,银钩夜罥正凉秋。

多怜碧瓦青霜重,又叹朱檐白露浮。

两岸寒烟峰欲尽,一江碎影晚来愁。

少年有志吟梁父,繁鬓如今无宦游。

景点释义

魁星楼又名“奎星楼”、“翰天宫”,为供奉魁星上仙的殿宇,始建年代不详。魁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奎星,源于北斗七星斗勺四星,为天之精*万物元神所藏之所,自古有“鳌山之巅拜魁星”之说。为阆中城南环山最雄伟壮丽的人文景观,登斯楼云山四合、江城如画、宛若仙山琼阁、玉宇洞天。

-20-

《南津关》

南津关

吴子风光画卷开,锦屏山色自中来。

三春烟雨无边际,一径松风岂有埃。

月上寒枝惊鹭鸟,江边画舫去云台。

此生多盼归乡老,客死白头也酿斋。

景点释义

南津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坐落于阆中古城南边,背倚风景秀丽的锦屏山山麓,枕山面江,狭长的古街,古风古貌,古韵悠远,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水路横贯南北、上通广元、南下重庆,可通上海,是连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条必经之道。南津关古镇还与著名的华光楼隔江而望。风光优美。南津关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曾设浮桥通嘉陵江两岸,与古城连为一体。

《阆山集》诗书画作品集锦

向维果先生作

释文:李旭东山白塔诗意己亥维果写

魏明阳先生写

释文:杜甫诗意图

何自立先生画南津关

释文:月上寒枝惊鹭鸟,江边画舫去云台。

谢季筠先生书法

释文:录中天楼诗

故宫博物院杨频先生书法

释文:录天宫院滕王阁诗

缪永舒先生书

释文:录天宫院诗

林峤先生书

释文:录大佛寺诗

冷柏青先生书

释文:录魁星楼诗

舒炯先生书

释文:录汉桓侯祠诗

邓代昆先生书

释文:录汉桓侯祠诗

刘先湜先生书

释文:录灵城岩诗

戴镛先生书

释文:录状元洞诗

张炳俊先生书

释文:录阆中贡院诗

杨平先生书

释文:录蟠龙山诗

张勉之先生书

释文:录阆州吟诗一首

刘崇寿先生书

释文:录大佛寺诗一首

赵安全先生书

释文:录观音寺诗一首

施云翔先生书

释文:录华光楼诗一首

刘征兵先生书

释文:录云台观诗一首

诚邀艺术家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向维果老师艺术简介

向维果,年生,亦名唯果,字木屯,千头利木奴主人,成都人,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丹青。游艺四十年,自创焦墨写生法,常勾画于坝上,田间,平远旷阔,取景独绝,涉及万物,自有风度。所画山水,笔墨潇洒情怡,精渴笔翁染,积墨叠色之法。写意花鸟最有神韵,设色亦极鲜雅,偶作人物,神采生动,为时所趋,画风新颖。其个性突出,独占一隅,开成都坝子画风先河,有坝子画家美誉。先后出版有:《峨眉扇面》,《向维果成都坝子画集》等。多次在全国各地,香港,台湾,新加坡,法国,韩国,荷兰,及澳太地区,举办个人艺术展或联展。个人名录典籍有:《四川画家》、《巴蜀情韵》、《当代中国美术家》、〈〈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全集〉〉等。

魏明阳老师艺术简介

四川省*协书画研究院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年生于四川邛崃。现为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

何自立老师艺术简介

何自立,字子立,号水墨居士,廛外楼·水墨居主人。一九四八年生于重庆,籍贯成都。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美协理事,成都市武侯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大蜀美术沙龙成员,曾任成都市武侯文化宫主任。幼年受家庭熏陶,爱上画画。四十多年来从事职工文化工作,工作期间进四川美院绘画糸进修得以专业训练。有长期从事创作中国画和油画的经验,有国外生活的观察学习经历。在继承中国画的传统上又融入西画色彩关系是思考和探索方向,艺术上追求画作创新。

谢季筠老师艺术简介

谢季筠,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人民*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四川省书协顾问。先后师从刘孟伉、罗详止、丁季鹤。

杨频老师艺术简介

杨频出生阆中市解元乡,阆中师范毕业后保送入西华师大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3年和年,杨频先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研读博,分别攻读美术学和艺术学。在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上,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这是全国书法理论界最高的学术奖。年,杨频博士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在该院国家级非遗项目古书画临摹复制组从事古代书法临摹复制工作。

缪永舒老师艺术简介

缪永舒亦名缪永书,室名“生斋”、“沐圣堂”,一九五四年生于四川阆中,文博研究馆员,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人民*府文史馆特约馆员。自幼喜好书画印,先后师从徐无闻、韩天衡先生。先后受聘为四川大学、中国书法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艺术书画网艺术顾问、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收藏家协会顾问、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

林峤老师艺术简介

林峤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冷柏青老师艺术简介

冷柏青年生于湖南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舒炯老师艺术简介

舒炯,满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九三学社成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四川当代书画院院长,蜀都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人民*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协成都市第10、11、12、13届常委。作品参加首届、二届、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年东京),第二次中新(新加坡)书法艺术交流展览等国内外大展。

邓代昆老师艺术简介

邓代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成都博物院书画艺术院院长。

刘先湜老师艺术简介

刘先湜,年生于阆中。幼承庭训,对书法有所偏爱,几十年坚持临帖习书。楷书先学颜,继习欧;隶书从《乙瑛》、《礼器》入手,临《曹全碑》、《鲜于璜碑》、《张迁碑》诸帖;行书先学赵孟頫,后致力于二王,临《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至今。

张炳俊老师艺术简介

张炳俊,生于年10月,四川阆中人,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现为阆中阆师附小美术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聘书法兼职教研员,阆中市书协主席,阆中市美协副主席。

戴镛老师艺术简介

戴镛,四川阆中人(.1),祖籍四川仁寿。就职于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现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阆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阆中市*协书画院书画师。年,成为何开鑫先生“开心堂书法工作室”首届学员。

刘崇寿老师艺术简介

刘崇寿字沛然,乐石斋、易铭主人,点石金再传。一九六八年四月生于三台。一九八二年随祖父刘子芳学习刊刻技术。亦随乡贤王芳珍、曾焕章二位先生游艺。一九八九年,于钟贵明先生处深造刊刻艺事养家。有幸得到书法篆刻艺术大家苏园老先生的点化,后入谢季筠先生门下。

赵安全老师艺术简介

赵安全年11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画师、四川省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协书画院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书画院书画家、空林书画院书画家、成都浓园国际艺术家村书画家、四川省当代书法篆刻院专职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展并获“创作奖”,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等重大展览。出版有《赵安全书法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施云翔老师艺术简介

施云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大风堂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徐悲鸿画院副院长,香港东方艺术中心南方联络部主任。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曾先后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张仁君老师艺术简介

张仁君:字石耕,号蜀阳印人。书斋为:君堂,石耕山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形拓)传承人。生于年2月,郫都区红光镇人。0年正式开始学书法篆刻至今。主攻篆刻,擅长:工兼写。现为:郫都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成都市青年书协篆刻委员,开明印社理事,拉萨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评审委员,创作委员,四川绵阳印社执行社长、西藏自治区刻字篆刻协会副主席。

刘征兵老师艺术简介

刘征兵号浣翁,别署破石,破石书屋,浣花山房,年9月生,河北省晋州市人。曾任四川省书协数届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开明印社社长,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书协理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开明印社副社长,成都空林书画院书画家,中国画院书画家,成都市*协书画院书画家,四川警察书画院书画家,大地书画院顾问,北京南北书画院学术委员,四川戊子书画院特聘艺术家。

来源:四川书画网

作者:李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阆中在他眼里美若天仙他以这种方式深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