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于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条,其中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条,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2条,号称“千水之省”。除西北的白河、黑河由南向北注入*河外,其余均属长江水系。
本文顺序按照各市州车牌号排序
川A
如今的成都能有今天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
因为它是处在一片辽阔的平原当中,既有青白江、毗河、锦江、岷江、西河诸多河流,又有龙门山和龙泉山天然两处屏障,其土地出产肥沃。
如图:
因为成都水系发达可以修护城河保护自己,粮食多能长人口,还是个可攻可守的地方,龙泉山和川内的其它江河天然地挡住了另一边的强大的巴国,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川B
绵阳坐落在一片涪江——安昌河冲积平原上,虽然出于广义的川西平原之中,实际上拥有的平坝不是很多。
绵阳的主要城市分布是一个斜着的Y,如图:
所以绵阳是呈现的是西厚东薄的现状,东面的梓潼盐亭因为交通的缘故,发展有所滞后,梓潼原本是北向出川的金牛道,因为宝成线西成客专和G5京昆高速失去了优势,预计绵阳到阆中和巴中的交通开辟后会有所好转,盐亭是绵阳往南充方向的要道,绵西高速建好后或许会对本地有所助益。
总得来说,绵阳是以河谷平坝为自身发展的方向,在地理位置上,除了是川西川南一线北向出川的要道之外,也是西向进入阿坝和甘肃方向的另一条通道。
如图:
绵阳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图:
川C
自贡境内多是丘陵地貌,属于浅丘,平坝区域小且散乱,水资源不多,有一条釜溪河,不在大江大河之畔。
这张图可以看出自贡城市发展的自然阻力较大,东南西北全是浅丘。
另外从这副卫星图中得知,自贡的发展方向分为了北东南,这三个方向有拓展的趋势,而西边采取了保守的发展态度。
自贡距离周边城市如威远富顺等,都显得比较遥远,直线距离都在二十公里以上,这是自贡短期内无法壮大的原因。
从这些年的卫星图变化来看,自贡往东的痕迹很明显,大安区已经开拓到了大山铺镇那边,与内江一线既有省道、高速又有铁路,沿途地区的起伏也不是很大,如图:
自贡的短板:不属于交通核心,虽有蓉遵高速过境,但是也有内江的夏蓉高速代替,走川南方向不是唯一线路,两条路比较起来差不多。
川D
攀枝花位于西南方向,远离四川盆地。
攀枝花的发展是靠资源,借助于辖区内的钛、钒、石墨的恐怖储量,钢铁产业让万山丛中可以打破不利地形,建出一座城,人类的力量真心强大。
如图所见攀枝花在环境上处的劣势较大,金沙江在攀西裂谷这里并没有冲击出足够大的空间,所以建设的区域显得比较狭长,缺乏中心腹地,整座城市沿江河和沟谷生长,显得曲折分散,地理环境不如其它地市,但是它的成就却是令人惊叹。
这是攀枝花的周边城市图:
在攀枝花的周边分布着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等市州,受云南和四川两个方向的影响,是川西南门户。
目前云南那边蓉丽高速与大永高速同时在修建,且与攀枝花接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攀枝花与丽江大理等城市的交流会更加频繁。
如图:
攀枝花的短板在于:山地太多,缺乏城市空间,建设成本高。
总的来说,攀枝花的地理环境较为闭塞,但同时也是属于门户一级的存在,因为这座城市,四川与云南才显得不遥远,G5京昆高速和成昆铁路贯穿而过,是云南北上的一条重要通道,对于川内其它地方来说影响不大,却在中国最西南的云南省意义颇高。对于战略来讲,也是重镇。
川E
泸州处于沱江和长江交汇处,如图:
就地形来说,适宜筑城,一条长江东西方向曲折流走,带给了沿岸不少的平地,具有发展拓城的优秀基础,而且因为相对于川内其他市州来说,处于下游地区,水量颇为丰富,水运能力较高,江船吃水更深、载货量更大。
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重庆和贵州,如图:
重庆方面可以接受那边的工业红利(虽然重庆主城区会把自己的产业优先往辖区内其它区县转移,但这也需要考虑运费成本等问题,重庆最多考虑到万州那边,再远点儿的奉节巫县和其它山区县是无法顾及的,所以当老重庆地区发展到近于饱和时,重庆应该会优先向同为长江畔的泸州转移产业)
贵州方面则近似于泸州的腹地,毗邻的赤水、习水、仁怀都是在赤水河附近,且赤水河具有通航能力,又距离遵义较远,泸州在川黔交界地段的可以充当一个中转站和始发站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说,贵州除了较远的使用重庆的港口之外,泸州是最佳的选择,对于赤水河周边的城市,泸州更是最好的选择。
此图蓝色线代表赤水河通航河段:
这是泸州近十年的卫星图变化:
08年到12年是以半岛西面与南面发展最为明显,既在饱满主城区的同时,也在积极想要与纳溪区同城相接。
13年至今是放缓甚至停止南边的融城,而是集中全力拓展半岛东面和北面。
泸州在放缓与纳溪同城的同时,加大了对主城区的延伸和长江水道周边的布局。
短板:现阶段,泸州除水运外,铁(路)公(路)机(场)三样中,公路尚好,在航运方面,新建了云龙机场,但由于客流量低,航班少,航空运输并不是特别便利,发展至今,泸州只有货运火车,客运火车在隆昌,乘坐并不便利。区位优势对于黔北地区的川黔边界城市有辐射以外,别的方面不突出。近几年,泸州高铁正在修建中,预计年完成,主要线路有渝昆高速铁路、川南城际铁路与泸遵高铁,站台规模为:6台14线。
川F
德阳境内大多为平原,且有几个老牌城市,基础好。
德阳有凯江、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等河流,虽然水资源出了辖区才形成了大河(沱江),但是境内的灌溉农业没有受影响。川西平原带来了大量粮食,临近龙门山的一方矿物资源多,整个地方既产粮又产矿,比较富足。而且辖区内大部分是平原,小部分是浅丘(中江南边的丘陵不浅不高)很少部分是山地,几乎不存在偏远地区,是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
图为德阳近十年的比较:
可以看出,旌阳区这期间着力在往石亭江周围伸长,广汉和什邡都各自沿着铁路布局,三个地方都在往中心位置靠拢,只是力度有所不同,旌阳最盛,广汉次之,什邡最慢。三者之外的绵竹,中江,罗江没有延伸趋势,只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发展。
德阳的短板:近邻成都,所以这些年在夯实自身工业基础的同时,也在营建成都后花园的的同城发展角色,受成都辐射的同时也导致了自身优势资源流向成德阳。
川H
广元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在大山之中的,属于秦岭向盆地的过渡地带,市区的东西南北都被山所环绕,仅留下嘉陵江,南河这样的河谷平坝,使得整个城市发展受限,先天不及平原和丘区。
(利州区到昭化古城是整个广元地势较为开阔的地方)
图为广元区位图,嘉陵江开了一条天路:
金牛道贯穿广元,是盆地北向出川的要道,沿着嘉陵江开凿的险道可以一路打破阻碍向北而去,通往北部的甘肃、陕西以及广大的西北,在川西高原的交通未建成之前,大量的流动是从广元出去的。
广元的短板在于:因为地形限制,广元难以发展成大型城市,人口和经济都不能很好的堆积,环境制约了扩大的可能。
川J
遂宁的建筑分布表现出来的是条状,大体上是西北——东南走向。
此图可见,遂宁分布于涪江两岸的谷地,河流上下游留有空间,两侧不足。于是沿河流发展顺应地势成为了今天的船山区。
近几年的卫星图变化如下:
可以看出,继打造了河东新区之后,遂宁为了改变自身腹地薄弱的现状,正在积极营建城西和城西南。
就整个卫星图分析,遂宁短中期的发展是,河东部分在现有阶段上还会壮大,而涪江西岸的老城区将依旧保持中心位置,且向西继续扩展,形成以铁路和西宁大道为中线的团状范围,并积极向安居区方向挺进。
遂宁的路网如同,“米”字状,到达川内各地都比较方便,不绕路,区位优势非常好,通贯四方。
自身短板在于所辖面积狭小和中心城区平地不足,且在蓉渝两城之间,难以收拢聚集较多的资源。
内江
从卫星图看,内江是在一片丘陵之中,沱江穿城而过,并没有带来太多平地,现在内江的建设,已经在向丘区发展。
这是内江这些年的卫星变化图:
可知内江这十年的建设是由老城区出发,向北和向西展开,老城区所在的半岛除了往背后的沱江边修了路之外,并没有看见多大变化,可见老城区对下游方向没有多大兴趣。
原因有二,一是这段沱江不能通航,而且沿岸山地太多,不利于自身扩城。二是下游没有辖区内的城市,往重庆方向的隆昌又距离中心城区太远,往南没有利益可取。
既没有相近城市的相吸,又没被密集环绕,所以内江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它只能以自己为中心向周围建设成本最低的地段发展。
在交通区位上,内江处在川南往北面的一个节点上。
内江到威远,内江到自贡之间的起伏貌似也不大,预计在东兴区放缓后会立即投入到“西部大开发”来。
内江市区附近的地形图,绿圈内的平地较多,内江北扩和西扩的可能大。
短板在于,丘陵太多,为地所限。区位上不占绝佳优势,存在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川L
乐山位于成都平原的南端,境内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河流,形成了一个大写的H状水系,不但水域范围漫长,而且周围山水相依。
图为乐山的卫星图↓↓↓↓可见境内平原较大,分为几大块,主城区位于中央位置且滨临岷江,对外影响和辐射具有天然优势。
图为乐山周边城市分布图,除五通桥外,直线距离普遍是二三十公里,不是很远,且沿途地平,大半处在河流沿线。
区位如图:乐西高速建成后,将会是到达凉山州的另一条通道。
川M
资阳坐落在沱江畔,建城的地方是较小的平坝地带,四周密集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包,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地形的影响。
这是资阳附近的地形图↓↓↓↓↓↓
可见,河谷平坝不多,且顺应河道蜿蜒分布,既狭长又因为河道而隔离,分散较多。河道两边,除平坝之外就是起伏二三十米的丘陵,数量多又乱,可谓“开门见山”。
此图显示,主城区附近有三条河流,最大为沱江,其余为阳化河与九曲河。
由图显示,由于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弱,所以分布在河道周围的平地较小,又因为河道弯曲的缘故,所以整个平地区域,被分为了11块。
资阳受困于地形,城市的面积不会很大。而且辖区内的城市安岳,乐至又隔着无数丘陵阻碍,无法融城。
区位:
如图,十字形交通,位于成渝之间。特点之处是东西两线,能作为川东往攀西高速节点,南北方向上,虽然有成都至重庆的成渝高铁、厦蓉高速和渝蓉高速,但优势不高,存在可选择的其它线路。
短板:境内丘陵太多,平地太少,空间受限,区位不够特殊。
川Q
宜宾位于盆地西南端,是川中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金沙江与岷江交汇于此,河流走向是从西往东合二为一。
图为:宜宾主城区周边地形图。
可见宜宾坐城的位置是山川形变所致,既把守了上游金沙江与岷江的航道,又控制了以屏山县为主的川西和以宜宾县为主的云南方向的陆路。
图为宜宾周边更大范围地形图:
下图为宜宾周边的城市:
宜宾辖区内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江水两岸,这沿江5城之中,以宜宾县最接近仅十余公里,且同城趋势明显。
除去江水东岸的片区外,翠屏区与宜宾县几乎已经完全衔接。如图:
图为宜宾近十年卫星变化图。
变化很明显,由图得知,宜宾这些年的发展方向共分为三个,分别为:西南、北、东北。其中08年到13年,三个方向进展相差无几,但13年后,以东北方向较为突出。
关于宜宾的区位,依旧是上一张图。
宜宾较川内大部分地级市拥有水运优势之外,还兼处于川滇黔结合部的陆路优势。
成贵铁路,渝昆高速在境内交汇,使得云南水富县、绥江县这些金沙江畔地区和盐津县等云贵高原山区受到辐射。使得宜宾在盆地西南获得大范围腹地。
宜宾在地理上没有多大短板,除了周围有几座山脉阻挡,使得城市不能大面积发展之外,沿着江水延伸也是足够的,唯一一点劣势是:没有川西平原的大范围平整土地。
宜宾港航运图:
宜宾港与泸州港在地理位置与航运沟通上相辅相成。
川R
南充位*陵江东西两岸,在现阶段,西岸城建密集,东岸稀疏,由于西面山势起伏高于东面,自然阻力大,所以顺庆区嘉陵区的建筑整体上组成了一个条状,这与东岸高坪区形成明显对比。
图为南充主城区周边地形图:
南充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除了沿着嘉陵江下游方向拓城外,向东向北发展都有选择权,且下游毕竟土地受河流所控,所以向东向北两侧可能性更大。目测,下游方向会主打沿河水运功能,而不作为城市地区覆盖。嘉陵区顺庆区在西岸发展,高坪区在东岸扩张,从长远看,高坪区未来更好。
图为南充近十年变化图:
可见,08年至12年,变化较为缓慢,这期间,主要是嘉陵江西岸顺庆区、北部片区和嘉陵区西南片区的增加,饱满路网之内的部分,嘉陵江东岸的高坪只有小部分的增长。
13年至最新的地图。顺庆区和嘉陵区速度慢于高坪,顺庆是往南充北站延伸,嘉陵区则是向西沿着燕京大道进发。高坪区则出现了新的路网,小龙镇周边发展神速,成为重要增长地带。
四个增长极:
1.嘉陵区以西,境内有燕京大道,嘉陵大道,吉利大道。
2.顺庆区以北,境内有金融大道,府荆路和两条铁道。
3.机场片区。
4.小龙镇物流园区。
图为南充区位。
从省际图看,南充处在西安、成都、重庆三角中心地带。距离成都、重庆距离不近,从而有了良好发展的土壤,不容易导致境内优势资源流失到这些大城市。其二,南充既是兰渝铁路和达成铁路交汇处,又是沪蓉高速、兰海高速接合点,东西南北两大动脉相聚带来了很强的区位优势,所以在发展交通物流业具有很强优势。
从市域图看,南充坐城处太偏南,位于近似于三角形的辖区范围尖端。
南充的短板与川内其它城市比较,没有什么突出可言,要水运有水运,要平坝有平坝,只是不高不低。
川S
达州地处川东北的群山之间。所在区域内,为大巴山区和盆地丘陵交接地带,被竖状山岭分割。
图为达州卫星图:
可见现阶段达州的城市建筑分为三个部分。
即:西,中,南。
图为达州周边地形图:
可见达州城市身旁有5条平行山岭,达州的建成区位于之间。就地形来说,西南—东北方向较之于西北—东南一线的地形好的多,南北交通易,东西交通难。
这是达州近十年卫星变化图:
可看出,达州近十年时间的面积增长还比较明显。在07年至12年间,西南部分州河下游方向,和达川区的正南方向增长明显,北部几乎没什么变化。
12年至16年间,南部和西部发生了巨大改变,形成了大块儿的建成区,同时北部也在逐渐发展,整体来说,城市是在极力西张南拓北补。
图为达州区位:
达州位于川渝陕交接地带,盆地边缘,是东向出川的门户。包茂高速、襄渝二线南北穿过,又与长江水道有恩广高速,达万铁路相连。所以对于盆地向中国东中部等外界地区的价值颇高,对于四川省的最大价值是连接川鄂,是四川通往湖北的重要通道。
达州短板在于周边城市疏散,境内山地太多,发展的自然阻力大。
川T
雅安地处盆地西极,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处。.
这是雅安的位置图,联通川藏,天路起点。
雅安的卫星图如图:
可见雅安主城区分布于青衣江南北两畔,呈狭长状,沿着河谷平地建设而开,总体感觉为西紧东松。
下图为雅安城区周边地形图:雅安的地理优势,作为现阶段通往川西高原和云南方向的重要节点,雅安的辖区具体呈现的是居高临下之势。
这是雅安近十年卫星变化图:
近十年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名山区和青衣江下游,这两块儿地区之中以名山区为最,而雨城区的变化不大,东扩的趋势非常明显。
下图是雅安区位图。
雅安境内有国道,G5京昆高速(雅西高速),雅康高速,另外还在修建川藏铁路,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也很明显,对于四川盆地对西藏方向的掌控至关重要。
短板:城区位置地形不太好,太窄,不利于大面积建设(所以东扩的愿望很强)
川U
阿坝地处川西北,境内主要地形是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北山地。
图为阿坝州卫星图,可见北部地区的大范围绿色地区,此地区即为川西北高原,是高平原,境内牧草丰盛,沼泽较多。而东部和南部则山地突兀,地势起伏大。
这是阿坝州首府马尔康附近地形图,可见密集分布的叶脉状山脉。
这是马尔康的卫星图,大山脚下的河流谷地,平坝极其狭窄,山势极其险峻!
受迫于地形,所以马尔康的建成区如细线一般延伸。
图为阿坝区位图:
阿坝因为在高原上,所以与盆地内的路网相接较少,但处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对于沟通西藏、青海、甘肃三地的作用不言而喻。
短板:交通不便,山势太高。
川V
甘孜位于四川盆地的正西方,名副其实的川西。
这是甘孜州的卫星图,可见地域非常广阔,南北纵深大,东西相距较大,拥有大片的山地地形。
图为甘孜地形图:
川西高原上的地形大致相似,甘孜州的大致范围如图,可将辖区内的山地分布地域巨大,表现为碎裂状,纹络密布蔓延。
此地是属于高原山地荒凉地形,树木覆盖稀少,以低矮植物最多。
图为康定卫星图。城市位于山区河流畔的谷地之间,四周大山相拥,中间的空地作为了筑城地:
图为甘孜区位图:
因为国道贯穿而过,所以位于四川西藏的两地之间,另外对于青海也有交通网络,不过就道路来看,相比青海,接通西藏的作用更显著。
短板:交通不便,山高路险。
川W
凉山州地处四川西南方向,境内峡谷,盆地,平原,高山,地形地貌十分复杂。
图为凉山州卫星图:
由图可见,凉山州境内地形起伏较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是山地覆盖,与四川盆地相比,自身所处的海拔较高,是在一片高原之上。
另外可见,凉山州的“中线”是一条南北向的细线,此中线便是安宁河谷,因为较为笔直且平坦,所以是南北方向的大动脉,沿途人口分布众多,城镇分布也密集,有G5京昆高速和成昆线贯穿,此处是凉山州的主脉,也是凉山州境内最繁华的地带。
图为西昌市卫星图:
西昌位于安宁河平原地带,地势较为开阔,主体部分位于琼海区域的半封闭盆地内,西边沿着安宁河平原延伸,城市的发展空间充足没有自然的因素限制。
图为西昌市周边地形图。
地形在东西方向的阻隔很大,与南北方向相比是天壤之别。西昌周边的平坦地形大致是一个“卜”字形。琼海位于“卜”字的点上,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而安宁河的平原则是“卜”的竖,呈向外开放之态。
图为西昌近十年卫星图变化:
西昌正在整体地呈现出一种可以称之为“蚕食”的扩大方式。
即从以琼海到安宁河平原的出口开始,无论南北都速度一致且缓慢,只是慢慢增大周边的路网,逐渐加大城市的面积。
图为凉山区位图。
显而易见,凉山对于盆地与云南的沟通占据了地利位置,是盆地连接云南的重要一环,不容有失,占据了大好优势。
西昌的短板主要是因为地处高原的缘故,受困于交通,与人口最为密集的盆地有点交流不畅,吸引力不够强,只能成为一个区域中心。
川X
图为广安卫星图。
广安的地形不受群山的挤压,而且在大江大河边边上,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水资源不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红色代表直线距离,蓝色代表步行距离。广安附近的城市分布的有特点,与主城区间构成了一个“X”形。
广安主城区的卫星图:
广安周边还是挺平整的,整个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成形,是个团块儿状,在渠江两岸分布。
图为广安近十年卫星图。
可以看出广安这十年的时间内,除去未截图的邻水、武胜看不到变化之外,广安附近的三座城市都是在生机蓬勃的发展之中,与广安区一样,前锋,华蓥,岳池无一落后,都像是在以相同的步调生长,积极与主城区广安区对接。
广安的区位图:
广安靠近重庆,是重庆北上往湖北方向的一站,就交通区位来说,广安的优势不佳,只是一个过路节点,但是就行*关系来说,广安这座城市是在川渝相争中的四川这面的排头兵,是一道门面。
广安的短板,就是过于靠近重庆,容易被大城市吸收自身资源。毕竟目前城市还不算大,在自身影响力面前,受到周围城市的辐射影响较大。
川Y
巴中,中国第二大苏区,秦巴山区城市。
巴中卫星图:
北部为米仓山,米仓山属于大巴山的一部分,就山势来说,是崇山峻岭,重岩叠嶂。
南部则是川中丘陵,但是这部分丘陵它的起伏比盆地内的其它地方如涪江、嘉陵江、沱江周边的要高一些,相对来说,对于盆地其它地方要比较闭塞。
巴州区周边卫星图:
可见巴中筑城处位于巴河沿岸,巴中的城市顺应河道分布,呈“S”状。
比例尺更大的卫星图:
巴州区右边部分建筑地带虽然与城区不相接,但就因为有平地可用而受到青睐。
巴中是座山城,它的建筑史绝对是跟砍山相随的,不似一般地方,巴中的拓城成本大概是比较高的,这是巴中先天的劣势。
巴中的地形图:
巴中周边城市图:
巴中主城区位于中心区域,其余城市散布周边,以恩阳区最近,这也是最有希望和巴中同城的城市,其余因为群山阻挡,只得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发展,不能够为巴中这座城市建设加成。
巴中近十年卫星图:
可见巴中在07年到13年,变化不算很明显,只是建设了几条道路,而13年后,巴中的注意力大部分投入到了东面区域,已经建成了一片跟老城区差不多面积的新城区,而南部也投入了资金用于跟恩阳区接通,在中间地带形成了一块较大的建成区。
巴中区位图:
四川向我国中央地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北上,一条就是东进,而达州位于了这两点之间,但是不在路线上。巴中的区位唯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它是北上和东进两个出口的节点上,要从北上的出口到东进的入口就必须走巴中过,但由于这两个方向互相间的交流不多,所以价值不大。
短板:区域不佳,山地太多,自然阻碍因素太大。
川Z
眉山地处成都平原之中,位于岷江畔,位于成都南面,是成都与乐山的中点。
眉山卫星图:
眉山的辖区有点呈条状,眉山因此跨越的地形丰富,从西往东分别是: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眉山地形图:
可以看见,眉山的行*区划是以山岭和河谷大致分界的,中央部分是平原,是主城区东坡区的坐在地。
图为眉山主城区卫星图。
图为眉山周边城市图。
眉山主城区东坡区居中,东西南北分布着仁寿、青神、丹棱、洪雅、彭山总共五座城市。眉山居中,从而到各地都便捷,是该区域名副其实的*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地理中心。
图为眉山近十年卫星变化图。
可见,07年到13年,眉山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岷江西岸,这段时间里,填补了之前的路网又开拓了城西区域,变化较大。
13年到16年,主要是开辟岷江东岸的地区路网,但是与前面几年相比速度有所减慢。
下图是眉山的区位图。
“十”字形交通网络,处在成都的正南方向,眉山的区位优势是靠近成都,且与成都以平原相通,目前成都正在向南向东掘进,对眉山的发展有益。
红色为直线距离,蓝色为步行距离。
来源:综合于网络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办单位:邻水县百事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编辑:刘建波
主编:陈科月
编辑:易栏海卢娟
校对:秦微包琼芳
商务广告合作电话/
内容提供:lsxxg(身边事、不平事)
免费发布邻水各类信息:lsxxg58
法律顾问:四川顿开律师事务所-
↙点"阅读原文”下载邻水信息港APP(城市通)
点推荐给朋友一起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