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大美略阳藏龙卧虎本土文史学者作家
TUhjnbcbe - 2021/2/20 1:28:00
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王自立,男,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

笔名曲雁、杜曲雁、易拾遗等。

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特邀研究员。

现为汉中市作家协会首批会员、

《文学世界》专栏作家、

汉中市汉文化研究学会理事、

汉中市诗词学会理事、

陕西省邮*作协理事、

全国邮*作家协会首批会员。

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行*干部学校,后调入省邮电干训所学习。曾先后在西安、户县邮电局工作,年12月为支援宝成铁路建设,调略阳邮电局工作,直到年初退休。

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年5月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余篇(首)。陕西快书《秦岭鸿雁》获省邮电职工年业余文学创作甲等奖,汉中专区春节演唱材料乙等奖。

六十年代初,因抒发对社会现实不同看法,被剿出受到不公平对待。年10月始平反。其间13年零4个月虽从未辍笔,但未发表一篇作品。

年起到年,陆续在全国各地60余种报刊发表作品余篇(首)。先后有篇(首)作品被选入《大地散笔》《大鸟》《世纪文学星座》《世纪文坛群英谱》《中国现代诗豪吟坛》《世纪风》《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文学世界》《天汉百年诗词选》等39部文学作品集及《陕西农村妇女识字读本》。其中书信文化、邮*文史在京省报刊连载,散文、诗歌及文史资料、文史指摘等在京省市报刊陆续刊发。有作品获中、省一、二等奖十次。其中“绿竹情”获西柏坡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散文一等奖;“哭信”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二等奖;“写信”获《渤海诗报》一等奖;“有信”获《中国邮*报》海口杯一等奖。

文史作品《考证西汉嘉陵道》《汉刘邦“暗渡陈仓”之行*路线》《考证故道》《唐明皇幸蜀过略阳》《略阳江神庙考》《汉高帝所开的石门在略阳》《兴州东池与略阳水上景观》《兴州茶马古道》等研究,填补了历史空白,纠正了《辞海》等书的错误,邮*驿站研究使其首次完整正确的研究出了四条古蜀道的渊源。

上世纪末个人简介被选入《中国文艺家辞典》、《二十世纪人物大典》、《中国当代百科人物传集》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时期益州刺史部北部》图

西汉废县嘉陵道考王自立 刘建福

核心提示:略阳西汉建县有沮县和嘉陵道两县建制,不是历史典籍记载的只有沮县;另西汉水到略阳县徐家坪镇两河口村入嘉陵道始称嘉陵水,以上所谓嘉陵江实为故道水,即嘉陵江名称来源于略阳西汉时的嘉陵道。

陕西略阳是西汉元鼎六年(前年)建县的,始称沮县,治在距今略阳县城东南44公里(解放初邮路62.5公里)外,汉江北源沮水(也称黑河)旁,即今勉县茶店镇。《陕西通志·建置》谓:“略阳县,西汉武都郡沮县。”又谓:“沮,属武都郡,汉武都郡沮县也,沮县废基在略阳县东里沮水河侧”注⑴。《中国地名大辞典》“沮县”条也谓:“汉置,晋永嘉县废,故城在今略阳县东里。”历代《陕西通志》、《汉中府志》、《略阳县志》以及《陕西地理沿革》等等,都肯定了这一论断。

据我们考证,略阳建县之始不止一个沮县,还有一个嘉陵道。虽然《词源》《辞海》等世界瞩目的大型工具书及通、府、县志等只字未提西汉建县有个嘉陵道之事,可《汉书》中却记载的明明白白。

《汉书》武帝记·载:“元鼎六年(前年)冬十月,发陇西,天水卒十万人,遣将*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征西羌,平之,……以为武都郡。”同书地理志载:“武都郡……县九:武都、上录、故道、河池、平乐道、沮、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九县中有县四、道五。这九县中有两个属今陕西,即故道(今凤县、两当),沮县(今略阳、勉县)。其余县道都似属今甘肃省,与陕西无关。

我们说嘉陵道即今略阳,其依据是:

其一,西汉建县,县道同级,不同的是“有蛮夷曰道”注⑵。原来西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所置的县称道。嘉陵道应有少数民族聚居,略阳古代为氐羌族聚居地。马长寿先生谓:氐羌族曾聚居于“陇坻之南,巴蜀之北,西汉水流域”注⑶。《南史·武兴国(治今略阳)传》,记氐人的婚姻和文化曰:“婚姻备六礼,知书疏。”《仇池国志·武兴国》载:“景明四年()魏梁州氐杨作乱,羊祉持节为梁州*司讨叛氐,卒*同武兴氐族作战。五月,大破氐众,斩首千计。”

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建置载:“兴州(治今略阳)战国时期为白马氐之东境。”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04卷第五节“氐与羌·氐”中谓:“氐与羌是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的关系密切的民族,氐族的原始分布地在今甘肃东南、陕西西南、四川西北地区。”又谓:“嘉陵道为氐族所居。”注⑷《汉中地区志》载:“略阳县古代为氐羌地,称白马氐。”“南北朝时氐羌杨氐‘武兴国’*权世居地”注⑤

其二,《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载,西汉置县,“大率方百里”。其半径应为50里。沮县距今略阳半径里,超70里,一个沮县的管辖范围囊括不下今略阳之中、西、南、北大片地域。《汉中地区志》卷一·行*建置·第二节“建置考之废县考”中,两处提及沮县。①勉县境内沮县:“辖区为今勉县土关铺以西地区及略阳县东部。”②略阳境内沮县:“辖地今略阳县东部”。此足以证明,沮县并不包括今略阳县的中、西、南、北部。那么三国诸葛亮派陈式兴建的武兴城(今略阳县城)及其中.西.南.北大片地域,又该是隶属于西汉武都郡五道四县中的哪个道县呢?显然,非嘉陵道莫属。

其三,嘉陵道辖境,应在嘉陵江沿线,傍今嘉陵江。《水经注》载:西“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注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嘉陵江”条载:“嘉陵江合西汉水与白水江而成,南入嘉陵道为嘉陵水,今江名本此。西南流至略阳县北与西汉水汇”又该书“白水江“条载:“白水江即故道水,经略阳北百三十里白水江铺为白水江”注⑦。《词源》“嘉陵江”条载:“水名,西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江名由此而来”注⑧。西汉水又称犀牛江,其南源在今天水市寨子山,北源天水市长板梁子,两源汇合后,东流到略阳县徐家坪镇两河口村入嘉陵道始称嘉陵水

其四,《徽县新志》,在沿革中标明了西汉武都郡五道四县的方位,提到“沮”谓:“以水名,今略阳县东。”“嘉陵道”谓:“西汉水故道水合而南出为嘉陵道,今略阳也”注⑨。《二十六史大词典》“嘉陵道”条载:“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徽县东南,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注⑩。《中国历史大辞典》“嘉陵道”条载:“西汉置,治今甘肃徽县,陕西略阳县一带,东汉废”注⑾。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也谓:“沮(治今陕西略阳东)、嘉陵道(治今陕西略阳东北)。”《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明嘉陵道在今略阳境内。注⑿

其五,《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注⒀将嘉陵道位置定于今甘肃礼县,成县90余岁著名文史专家樊*先生也谓:“嘉陵道治今礼县之雷垻。”(注14)等,都是认同了臧励和等先生之说。臧励和等编著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礼县”条谓:“汉嘉陵道地,后汉为上录。”可是同书“嘉陵道”条又谓:“汉置,后汉省,故治在今成县西北。”同书“上录”条谓:“汉置,故治在今成县西南。”同一书,时而将嘉陵道位置定于今礼县,时而又置定于成县西北;将上录时而定置于今礼县,时而又从礼县迁置于今成县西南。似此说法不一,究竟那一提法准确、可信呢?其实成县之西北和西南,分别为西汉时的下辩道和平乐道。而西汉时的上录在下辩道的西南,平乐道的正北,今成县正西。《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时期益州刺史部北部》标明:西汉益州刺史部北部之北端,以今西和县为界,将礼县标入梁州刺史部,不属西汉武都郡。

其六,有谓:嘉陵道在今广元以下之四川境内。查广元以下确实有过嘉陵道的建置。清代,曾在今四川东北置辖三府,即保宁、顺庆、潼川的嘉陵道;民国初也曾置属四川省,治阆中,辖广元、阆中、南充、西充等二十六县的嘉陵道。本文提到的是年前,西汉初置的嘉陵道(县级),属益州刺史部北部,不是益州刺史部中部,不在今四川的东北部,只能是今略阳。

综上,我们认为:西汉嘉陵道,是县名,即今略阳县;是水名,即至今略阳才始称嘉陵江和嘉陵江运的一段古航道;是道路名,即周、秦、汉、唐、宋间连接秦陇蜀的大官驿道,即故道(也称陈仓道)与金牛道之间的一段古栈道。

注释:

⑴《陕西通志》,清·雍正十二年二月,硕色,刘于义等纂。

⑵《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⑶《氐与羌》,马长寿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6月版

⑷《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年4月版

⑸《汉中地区志·卷三十四·县市概况》,郭鹏主编,5年8月,三秦版。

⑹《水经注·二十·漾水》,魏·郦道元著

⑺《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藏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年5月初版,年11月重印

⑻《词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编,年3月北京第三次印刷

⑼《徽县新志》,民国十五年版

⑽《二十六史大词典》,冯涛等五人主编,九州图书出版社,年1月版

⑾《中国历史大词典》,郑天挺等三人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0年3月版

⑿《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时期·益州刺史部北部·武都郡》。中国地图年电子版,主编:王全国,程序设计:陈成永、陈光宇,书号ISBN7-913-01-8/K

⒀《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主编

(14)《西狭颂研究》樊*著兰州大学7.9.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美略阳藏龙卧虎本土文史学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