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天府广场的下面,埋葬着一座古皇城
TUhjnbcbe - 2021/3/25 8:56:00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咱们成都曾经也有一座“故宫”

左边城墙内边是“皇城”

成都皇城始建于千年前五代时期,先后为“前蜀”、“后蜀”的蜀王王宫,现为四川省科技馆的地盘。这个方方正正的城中之城有城墙、城门,有护城河(御河)、金水桥,颇似北京紫禁城,但比紫禁城至少早建成四百年。

慢慢消逝的成都皇城

其实成都皇城并不是皇宫,而是王府,建筑特点是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

皇城废墟上建成了如今的科技馆和天府广场

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当年很多外国学者赞扬其媲美北京故宫。但在年开始的“文革”中,成都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现在编编就用还能找到的一些照片

为大家梳理一下

成都皇城消逝的过程

↓↓↓

▲清末民国初年的成都皇城城门。正中门洞处就是现在科技馆毛主席巨像站立的地方。

这张照片由美国人路得·那爱德(LutherKnight,~)拍摄,他当时是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高薪聘请的化学、算学与地质学教授。他留下了反映当时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如西康地区)自然与人文风貌的大量珍贵照片。

▲清康熙年间,皇城改建为“贡院”,即科举考场,是全川学子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右边的三层楼房是明远楼,其后方是致公堂,大片排列整齐的矮房子是考棚。

后来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各地贡院就风光不再。当今只有江苏南京、四川阆中还不同程度地保存了贡院原貌。

而现在的天府广场所在地,曾经叫贡院街。

成都明远楼

明远楼是成都皇城内主要建筑物之一,为三重檐殿宇式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巍然。

致公堂前两侧的考棚。

考生被封闭在一个个格子里,互不照面。

▲这是美国地理学家张伯伦拍摄的一张照片。年4月,他来到成都,站在陕西街基督教堂的钟楼上,向北拍摄了这张照片。

皇城以南一带(今天府广场)的成都民居鳞次栉比;远处(左上角),皇城的城门洞清晰可见,后面的大屋盖建筑是贡院内的明远楼。

▲张伯伦所摄的陕西街基督教堂内院建筑,漂亮的钟楼巍峨耸立。当年教会还在这里创办医院之一——医院。年,由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建校,这里也是其医学院(年建立,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院。

后来此地变成了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旧建筑当然早已拆光。

现在所在地,右边是陕西街

▲年11月27日,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大汉四川**府”在皇城内举行庆典活动。正面建筑是贡院中的“致公堂”。堂前牌坊正中有“御书”木匾,下面有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旁求俊乂”四字,意为广泛选拔人才。

(乂”:音yi。此牌坊建于年。如今在阆中贡院致公堂内,还看得见“旁求俊乂”匾,但不是乾隆御笔的。)

▲同为**府成立当天照片,是站在城门楼上拍摄的。左下是法*学堂,建于年,是晚清“教育改革”后各地最先兴办的一类新式学校,主要培养审判、法检方面的官员。

**府成立那天的皇城,明远楼前人如潮涌。

而这天的皇城外,也成了人山人海的集市。

▲年。皇城中门上挂了“四川督*署”的牌子,表明这是四川最高*事长官的办公地。

年,美国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来到成都,目前尚存的那个时代有关成都乃至四川的照片多出自他的镜头。

以下一组(10张)有关皇城的照片就是他的杰作。

(PS:当时的皇城,正经历着不同地域不同派系的*人,为争权而大打出手的祸害)

▲这张照片与第一张的张伯伦作品的拍摄角度几乎相同。远处明远楼的屋盖隐约可见。但大片民房已经毁于战火。

近看被战火摧毁的民房

用竹席搭起临时住处,远处是皇城城墙

城墙也被炸开一个大缺口,这大概是从城内望过去的。

从皇城城外看城墙缺口。人群中有在缺口处修建木栅栏的人,也有看热闹的小孩。右边还有一个戴大檐帽的*警。人们的面部表情似还淡定,大概熬过了战火,能保住生命就是万幸吧。

这是皇城正面照。经历战火后“四川督*署”的牌子还挂着,两个木岗亭里无士兵站岗。那些石条似乎做过街垒。左侧门柱后可见一个石狮子。

皇城正面放大图

巨大的石狮子毫发未损

致公堂也旧貌依然

战火之后,一伙妇女手握蒲扇带着孩子遛进皇城看稀奇。在此之前,百姓不敢随便进入皇城里面。

贡院街(现天府广场所在地)

▲这里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皇城坝”了,曾是回民聚居和卖大众小吃的地方。现在有名的“皇城老妈火锅”、“皇城夫妻肺片”的名称都溯源于此。

当年皇城坝还有一个不那么动听的名字叫“扯谎坝儿”。李劼人先生在《大波》中如此写道:“皇城坝在没有开办学堂之前,是一个百戏杂陈,无奇不有的场所。有说评书的,有唱金钱板的,有说相声的,有耍大把戏的,有唱小曲子的,有卖打药和狗皮膏药的,有招人看西湖景的,也有拉起布围、招人看娃娃鱼的,有掏牙虫兼拔痛牙的,也有江湖医生和草药医生。但是生意最好的,还是十几处算命、测字、看相、取钱不多、而招子上说是能够定人休咎、解人疑难、与人以希望的摊子。不过也就由于这些先生说话不负责任,才使皇城坝得了个浑名,叫扯谎坝,和藩台衙门外面那个坝子一样。”

▲年5月,皇城致公堂前的集会游行队伍,他们要求教育经费自主。

▲皇城外面的石牌坊,正中是“为国求贤”四字,是为表达科举考试的宗旨。两旁的题字分别是“会昌”、“建福”。

可以看见牌坊后面的城门上有“国立四川大学”六字。这时旧学新学交替,相映成趣。

四川大学校门

当时的四川大学出入证,大概就算校徽了。

正中是明远楼图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皇城已成为成都市*府办公地点。致公堂前的牌坊正面悬挂上了毛泽东招手像。右面路旁停着几辆美式吉普,一辆小轿车是美国的道奇,都是战利品。

明远楼成为*府礼堂,装饰一新

▲五十年代中期,人民南路广场。百货大楼(右)和新华书店(左)都已建成。远处的皇城清晰可见,其两侧还未建起仿苏式的办公大楼。

从城门楼上鸟瞰作为市*府办公地的明远楼、致公堂。

▲五十年代末的皇城。右边已建起了仿苏式的办公大楼。一对古老的石狮子还保存完好。

▲从皇城下看人民南路广场。百货大楼和新华书店之间搭了一个很大的牌楼,应该是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某一年国庆日。

爬在石狮上观看广场演出的儿童

▲五十年代,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盛大游行集会,少先队员的游行队伍正通过主席台。主席台就搭建在皇城城门楼之上。

▲左图:年国庆,成都市民在皇城前的广场上游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皇城城门洞上方的标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改为“毛主席万岁”。

右图:中间就是李井泉(~,江西临川人),当时是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成都部队第一*委。

▲国庆十五周年庆典时的皇城及广场。一年多之后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此照片中的皇城被说成是“小天安门”,成了李井泉“大搞独立王国”、想当“土皇帝”的罪状,为皇城被毁埋下了严重隐患。

▲年,成都市革命委员会即将成立。图为搭建在皇城城门楼之上的大会主席台及观礼台。

人民南路,远处是皇城,高耸的纪念碑模样的东西是临时搭建“语录塔”。

▲年5月7日,成都市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是当时皇城前面的人民南路广场,数十万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盛况空前。远处是前图中的“语录塔”。

▲成立大会的西侧,右边是人民西路。

▲成立大会的东侧,那块大型宣传画后边是今天的锦城艺术宫。

▲年5月31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此时皇城城门楼上的主席台依旧。

▲年。后子门,即皇城的后门,现在的四川科技馆后门。

▲年国庆游行场景。四川第一棉纺印染厂(简称川棉一厂)的游行队伍正经过皇城前的广场。

这是皇城最后的辉煌,它已来日无多。

刚建成的“万岁馆”正立面,屋顶上那九个红色大字是按林彪的手迹制作而成。

“苟延残喘”的成都皇城,在年底被彻底炸毁。原址修建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简称“万岁馆”。当时人们觉得,此处为风水宝地,非伟大领袖不能占用。

成都市革委会组织的游行队伍,从一年多以前落成的毛泽东巨像前经过。

一车稚气未脱的小女生在“万岁馆”前集会表决心的照片。

▲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年,中共四川省委在人民南路广场召开有2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贯彻中共中央“8.13”关于四川防震工作的电话指示。此图为主会场实景,主席台就在毛泽东巨像脚下。

同年10月,“文革”结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照片,是站在毛泽东巨像前台阶上向南拍摄的。左前方是百货大楼,右前方是新华书店。当时汽车很少,自行车和行人都在街心随意活动。“文革”时的*治宣传图像文字皆已不见影踪。

▲年。当年那幢“万岁馆”被改名四川省展览馆。右上角是新修建的电信局钟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展览馆前常开辟为商品市场,以增加收入。曾有一幅参加影展的照片取了个很幽默的名字叫《背着毛主席做生意》。

▲当年的“万岁馆”下面出现了商品广告牌,表现了当时新的市场环境。

(据说当时光为维持展馆的日常开支以及巨像的清洁,所需费用都让管理者头疼得很。)

▲站在电信局钟楼上拍摄的照片。西边那样的地平线,现在是看不到了。而现在电信局钟楼也不复存在。

▲左图:年,交警与塑像的动作几乎一致,十分有趣。

右图:二十世纪末,此时正在庆贺四川省展览馆建馆三十周年,一个时髦的女人从前经过。

▲“万岁馆”经过大规模改造后的成果:四川科技馆。

二十一世纪

延伸阅读

文章开头提到的护城河(御河),它和成都的金河一起,已经消失了。

编编正好找到一组旧照,可以展示其当年风貌。

这是年的成都地图。红色线条是金河,绿色线条是御河。

“文革”中,为响应毛主席“深挖洞”的号召,当*者就利用凹下去的金河、御河河床修起了“人民防空地下室”。

后来也验证出这样的“人防”工程毫无用处,而城市里却少了重要的排洪道和蓄水池。

上世纪初,金河畔的旅社

三、四十年代的金河

年的金河

四十年代,小南街口的金河桥

四十年代,长顺街南端头的金河桥

四十年代,少城公园北侧的龙凤桥,右边是祠堂街。

五十年代末的龙凤桥

五十年代,通惠门附近的金河

五十年代初的御河

年5月,小学生在御河上举行划船比赛

▍推荐点击阅读▼

恩斯特·柏石曼:年前的四川,离天堂只差一步

西德尼.戴维.甘博:四川老照片人物版

西德尼.戴维.甘博:图说四川百年老故事

张伯林:四川绝版老照片

城市是喧哗的沙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府广场的下面,埋葬着一座古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