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阆中又上央视啦这次端出来的是腊肉美食
TUhjnbcbe - 2021/6/18 12:56:00

阆中又上央视,这次端出来的是腊肉!

《餐桌上的节日》宣传片

这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好像就是给咱们阆中人开办的专场一样,一会儿是《传奇中国节·春节》现场连线,一会儿是《亮花鞋》央视春晚隆重上演,一会儿是《欢乐中国年: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央视直播连线,新闻联播也把《春节海采:你在哪里过年?》的采访对象定格在阆中,频频亮相,每次刷屏,这短短的一两周时间,上央视的频率已经是三番五次,6、7回了吧!这不正月十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又将香飘海外的阆中腊肉端出来让大家再次把过年的目光聚焦在春节之源阆中。

央视纪录片《餐桌上的节日》

据央视纪录频道导演黎刚介绍,阆中腊肉将在纪录频道(CCTV-9)《餐桌上的节日》栏目中播出,播出时间是2月26日17:24、23:09、2月27日12:30。据了解,为了拍摄好这期节目,反映出四川人浓郁的年味和独特的腊肉制作工艺,去年10月和今年1日,纪录频道摄制组先后两次来到阆中进行踩点和拍摄准备,除了在我市桥楼乡对当地村民传统腊肉生产制作工艺进行了拍摄,并对我市落下闳春节文化遗址遗存以及古城风貌等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拍摄,整个节目在春节前完成制作,并和国内其他春节地方风味在春节期间分别端上亿万观众的餐桌上来!

挂腊肉

阆中腊肉,是劳动人民对自己全家一年到头的最高奖赏,更是阆中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期望。

网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

据了解,《餐桌上的节日》是从《舌尖上的中国》延伸出来的一档节目,初衷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节目主要以中国人生活中的重大传统节日为时间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为载体,展现全国各地不同节日传统美食的地域文化内涵。这次聚焦阆中腊肉,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报道

央视《餐桌上的节日》聚焦阆中腊肉

杀猪、碎肉、腌制、熏肉,1月18日上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舌尖上的节日》摄制组一行正在阆中市桥楼乡落阳村2社村民家王玉瑞家拍摄,今天上午拍摄的是杀猪碎肉的过程,并邀请当地有名的杀猪师傅介绍好猪肉的判断和腊肉的制作工艺。

从广东中山打工回家的王玉瑞今年回家买了一头斤的粮食猪,很多年没有在家杀猪了,今年回家过年和修建房屋必须要有一头猪,没有想到这次杀猪竟然要上央视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农民过年年货准备的很丰厚!”王玉瑞说道。

据央视纪录频道栏目组导演黎刚介绍:《餐桌上的节日》是一档五分钟的短视频,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记录已经被我们淡忘和即将消失的节日民俗和习俗,主要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四川主要拍摄为四川东坡肉和阆中腊肉腌制过程。

阆中是春节文化之乡,春节文化十分厚重,加上在春节老人落下闳的故乡桥楼乡拍摄,并将拍摄与落下闳有关的历史文化内容和阆中背景介绍。该节目将在腊月二十六或者腊月二十九在央视*金时段播出,并将在央视的网络媒体等载体进行展示。

延伸阅读

阆中腊肉,浓烈的家乡味道

阆中人过年吃东西最讲究什么,那就是从头到尾,圆圆满满,所以腌制腊肉成为家家户户必修课,那家熏制的腊肉好,那家腌制的腊肉味道不行成为乡亲们和街坊邻居们评头论足的对象。

阆中的腊肉腌制工艺有很多种,有烟熏和风干肉两种,风干肉就是不用任何烟熏方法,将肉抹上盐和佐料后腌制几天后,上架挂起风干即可,但是这种方法缺点就是腊肉不好保管,容易出现异味,最为常见的就是烟熏腊肉了。腊肉的制作方法是首先选择材料,要选择肥瘦兼备的五花肉,骨头、耳朵、尾巴和心舌等,按照一定比例用盐,加上花椒、辣椒、香奈、八角、料酒等均匀抹在肉的表面上,反复进行揉搓,以便佐料渗透入味,如果不这样的话,到了夏天,腊肉就会生蛆或者发臭。然后,将肉放在一个密封好的陶制缸里,腌制时间一般为七天左右,取出晾干水分后,放在架子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悬空放在架子上晾干,然后将肉放在锅炉或者废弃的大铁桶上进行烘烤。烘烤十分讲究火候,在大铁锅里把柴火点燃,等火点燃以后,再轻轻放一些活柏树枝盖在火上,逐渐添加柏树枝,使之不产生明火而是升起白色的烟幕。随着浓浓的柏树烟将白色的肉包围,直到没有水分,而后腊肉逐渐变得金*,这时候也就熏制成功了。因为口味不同,还有的家庭不喜欢柏树的松香味道,只使用一些花生壳、锯末,熏制的腊肉就特别的*亮油光,而且没有柏树叶的味道。

阆中这种方法制作的腊肉,肉质红亮,咸鲜适度,并具有香味,酒饭皆宜。保存时间很长,一般在农村,栽秧打谷、修房子、结婚都可以吃上腊肉,保存时间长达一两年时间,这对于以前没有冰箱的农村来说,可谓是保鲜食品。同时在春节期间,很多家庭已经开始煮一些腊肉放在一起,无论是自己吃还是招待亲朋好友,切上不同种类的腊肉装盘进行蒸热,很快就可以上桌,可谓春节待客的“门面食品”和“快餐食品”。在阆中,只要你想吃腊肉,人们就可以把任何动物肉制作成腊肉制品,腊鱼、腊鸡、腊鸭、腊兔、腊牛肉、腊红薯,只要你想得出来的,就可以制作成为腊产品,入冬以后就是腌制腊肉的时节,进入冬至以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始熏制腊肉,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烟雾缭绕,处处弥漫着特别的香味,家家户户都是腊肉车间。腌制后的腊肉红亮亮的,金灿灿、油汪汪的,尤其是腊肉炖制的蔬菜和蒸饭都有一股香味。

腊肉,是一种传统工艺,也是一种乡愁的眷恋,无论孩子们在哪里工作,无论他们是富贵还是贫穷,到了腊月,勤劳的父母们都要给他们特别熏制耳朵、尾巴、猪腿、猪排骨等腊肉制品,而父母们大都把肥的肉留给自己,父母们说孩子们肥肉吃多了容易长胖,而让孩子们都吃点瘦肉。每次远行,无论是坐汽车还是坐飞机,阆中人都要用塑料布或者报纸带上大大小小的腊肉,无论是给外地的朋友作为礼品馈赠,还是自己在劳作后尝尝,时不时他们都会说难忘这阆中的味道,*牵梦绕中都是对家乡的牵挂!

文案

小乔

1
查看完整版本: 阆中又上央视啦这次端出来的是腊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