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阆中古城汉桓侯祠赵尉杰
TUhjnbcbe - 2021/7/16 16:36:00
主编按语:能去这么丰厚的历史文化古城旅行,甚羡!甚幸!阆中古城——汉桓侯祠到了巴蜀旅游,有一条特色旅游线路叫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在成都,就有诸葛亮的《武侯祠》。之所以能单列出来一条主题线路,足见三国文化、三国人物在中国是多么深入人心。尤其是那些三国人物,真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也许你并不知道,三国人物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张飞与阆中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张飞的墓地就在阆中古城。这就是游客必去的汉桓侯祠。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5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名“汉桓侯祠”。唐时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占地多平方米的桓侯祠初为三国时建,由祠庙、张飞墓、园林三个部分组成。张飞庙坐北向南,南北沿中轴线布局,极符合建宅造墓极重风水的阆中特色。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桓侯祠整个建筑为面积达平方米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规模堪称恢宏,建筑别具特色,为三国文化、三国旅游线路的一大胜迹。穿过敌万楼后三十多米的小广场,面阔五间、宽22米的大殿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气势雄伟。据解说员讲这座大殿始建于蜀汉,清道光22年重建,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中间五级踏道直上大殿,踏道两侧和明阶前的石栏,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花卉、走兽图案,装饰古朴典雅。殿内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张飞文像。特别出奇的是张飞头戴冕旒,手捧玉笏,端坐于神龛之内,竖眉瞠目,不怒而威。这身行头可是帝王之扮相啊!可手捧玉笏,又是臣子之相。原来清嘉庆皇帝特别敬重张飞,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因此张飞才有了这君臣混搭的扮相。头戴冕旒的张飞文像两边是执蛇矛的长子张苞和身边文臣。左右两壁是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张飞、岳飞两位中华民族的悲剧大英雄,都是文韬武略兼具的旷世奇才。岳飞的墨迹、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名篇,三位历史人物的英灵齐聚大殿,使整个大殿散发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而这威严与儒雅恰是三位“大咖”真实内涵的高度概括。大殿左有《重修庙记》古碑,右有张飞大败张邰后的“立马铭”:”汉将*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张都于八蒙,立马勒铭“,历史的厚重感集于整个殿堂。祠庙的“为世虎臣馆”里用了数幅巨幅图画、大型浮雕等,把张飞一生中知名的典型事件一一具像化,通过汉末烽烟、生灵涂炭、三国群雄争霸天下的社会大背景;桃园结义、大败张邰、怒鞭督邮、义释严颜、南郑夺粮、木牛流马等,有的表现张飞之“忠”,有的再现张飞之“义”,有的展现其雄才大略,有的彰显其除暴安民、体恤生民——串联成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文武双全、且有高尚人格和精神情操的“男神”形象。时隔数千年,当人们已经忽略了张飞其人生活细节上的某些瑕疵,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让人无不生敬仰之情!我的《川鄂行之七——川北道署》一文中曾谈到,中国古代国家各级衙门*(行*)法(司法)不分家的事实。其实还没有把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各级衙门的性质说透。事实是中国封建社会各级衙门是*(行*)法(司法、执法)*(*队)三权集于一身。张飞作为阆中太守,既是阆中的行*一把手(相当于今阆中市市长),又是司法一把手(直接审理讼事,相当于今法院院长),当然更是*队一把手,直接操控、指挥、掌管驻守阆中*队大权。阆中人有幸,张飞的文韬武略和远近闻名的赫赫声威以及除暴安民的好品质足以使阆中百姓在张太守镇守阆中的7年时间里平安无事、安居乐业。祠庙东侧是园林区,花木茂盛,庭园宽敞。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不论旅游,还是休闲,都是个不错的好去处。我因急着要去拜谒张飞墓,只是随意浏览了一下。张飞墓在祠庙的最里边、位于整个祠庙最北端。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柱一副对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上联是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走到桓侯祠深处,来到了林木森森、方园占地不算小的张飞墓。史料载,公元年,刘备伐吴,令张飞由阆中率*会师江州(今重庆),因张飞的口音部下没听清,领会错了张飞的命令,误以为不能在指定时间完成任务会被杀头,于是张飞帐下两个奸小张达、范强(《三国演义》误作范疆)临行前把张飞杀害,使勇武的张大将*在五十五岁时大业未竟,含恨而去。据说此墓只埋了张飞的无头之躯。据民间传说,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张飞头颅,欲献东吴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头颅漂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云阳建有张飞庙)、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在桓侯祠墓亭前,范强、张达两个猥琐的小人塑像永远跪在威武雄壮的张飞塑像门外。中国人喜欢用简单、直观的形象表达自己对善恶的态度,其对后人的警示作用也一目了然。古往今来,对叱咤风云、55岁就死于奸小之手的张大将*,多少诗人、文人、正直之士写诗、撰文,扼腕叹息!祠庙里有一处碑廊,古今多少书法家留下不少歌咏、慨叹张飞的诗文、翰墨。在中国其他地方,提起张飞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就是表现在影视作品中。阆中可是不同。走在阆中古城四通八达的街道,抬眼即可见“张飞”。高高张挂的数不清的*色、红色、三角形、长方形大小不等牙旗的“张飞牛肉旗”幌子,啤酒包装上毛发冲天、怒眼圆睁的张飞像,甚至各种小吃、煎饼、麻花,都以“张飞”命名。我在古城里看见一条街道就叫“张飞路”。张飞的形像,在阆中,真正是满天飞啊!阆中还有一处古迹——滕王阁公园(令文),在阆中,正赶上滕王阁公园满园樱花盛开。我们游园结束,下山,准备乘公交车返回驻地时,公交车站台边一处不算大的将*广场,一尊张飞横刀立马、威武雄壮的张飞塑像坐落在广场中央,因张飞非阆中籍,广场碑文记为“客籍”将*。还有分列两排、每排四人,戎马装束的八位历代将*塑像,则全部是阆中“土产”。阆中人的骄傲之情在碑文中满满溢出。我正在拍照,一位阆中老人热情地告诉我,就在公园山上滕王阁前崖岩边,有张飞跃马持戈铜像一尊。阆中人感念张飞对蜀汉*权及对阆中百姓的诸多贡献,在高崖边铸此像,让桓侯永远俯视山下的汉域遗址,守望他热爱的土地江山。阆中古城一家商铺,看到一面墙上贴满了《张飞文化故事集锦》的连环画。我由此感慨,阆中人是否比它地人更多一份侠肝义胆、忠义心肠?因为几乎为完人的张飞形象在阆中真是抬头可见、触手可及,孩童们能不受到耳濡目染?人格塑造、精神家园的建立至少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方面起主要作用,阆中的张飞形象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公元---年间,华夏大地烽烟四起,魏、蜀、吴三国鼎立。历史虽短,兼具儒家与兵家特色的“三国文化”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粹之一。刀光剑影下见忠孝仁义,计谋诡诈中有慈惠宽仁;故事千古传诵,人物家喻户晓。蜀汉名将张飞,是忠义雄威的化身,诚贯金石的典范,为复兴汉室屡建奇功,镇守阆中七年,更以“虎臣良牧”著称。千百年来,忠诚信义的张飞,被万民所爱,连他刚烈、莽撞的性格也被人们津津乐道。百姓总是把除暴安良的愿望寄托在威猛无敌、智勇兼具的英雄身上。张飞正是合乎理想又真实可信的大英雄。所以尽管暗淡了刀光剑影,力敌万人的虎臣张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三国人物、三国故事展现的浓厚儒家意蕴的“三国文化”,在阆中古城大地挂满徽章的胸前,闪烁着独特的辉光。百姓如此爱戴的大英雄,其祠虽建在阆中,英名却播扬海内外。不仅川蜀大地享其遗泽,整个华夏大地,都在接受其高尚人格的精神濡养。作者简介:赵尉杰,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宋元明清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曾任深圳市特区女性研究会会长、特区社会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后调入深圳大学任教。副研究员。现居深圳。

图片由作者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阆中古城汉桓侯祠赵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