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峰以境内一著名的火峰山(似火的峰巅)而定名。火峰山原名“硃砂山嘉陵江经其南”。火峰乡原名元坝公社,以驻地元坝井得名。坝上原多盐井,盐质优良,食后味甜,常供御膳之用,清光绪30年()获成都赛会奖,本为盐坝井,因“盐”、“元”谐音,故称。建国前属永定管辖,年红四方面*在此建立乡苏维埃*权,年撤离,年解放,年成立乡农会,年成立乡人民*府,年成立元坝人民公社。地名普查因重名,即以境内当年红*占领过的制高点---火峰山定名。年,火峰乡被撤销而划归南隆镇管辖。年,新建河东镇,火峰从南隆镇划出,归属河东镇管辖,成立河东镇火峰办事处。年,火峰乡恢复乡级建置。
琴台寺大队,原一大队,相传古时有仙女在此台弹琴,后修庙祀之。“琴台夜月”为南部八景之一。
满福坝大队,原二大队,坝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故名。
富湄山大队,原三大队,因境内富湄山得名,
环江寺大队,原四大队,以庙址为嘉陵江环抱而得名。
鸭咀河滩似鸭嘴伸入江中,故称。昔产*金。有渡口。
白庙子大队,原五大队,以境内白庙子得名。庙墙为白色,俗称白庙子。
锣鼓山,古时农忙时节,常在此山鸣锣击鼓以助兴,乡俗名“薅锣鼓草”。
猫儿井大队,原六大队,紧邻阆中小场猫儿井得名。
化林村大队,原七大队,以境内化林村得名。取绿化造林之意。
大石桥大队,原八大队,以境内昔有拱形大石桥得名。据传,桥名为一新娘首次踩桥所命。
城隍垭大队,原九大队以境内城隍垭得名
康康井大队,原十大队,以境内康康井得名,因从甲井投糠可从乙井汲出,“糠”、“康”谐音。
玄真观大队,原十一大队,以境内有供玄真子唐张志和的庙宇得名,
二郎庙大队,原十二大队,以境内二郎庙得名,年红四方面*建过乡苏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