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我最喜爱的*法干警”、“四川*法系统先进个人”、“四川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南充市最美法治人物”……这是属于阆中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毛刚同志满满的荣誉。在法院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毛刚同志始终坚守作为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岗位上努力践行“忠诚、为民、担当”的赤子情怀。
打小,父亲就在毛刚心里播下了初心的种子。他来自农村,小时候,担任村干部的父亲,经常给村民们调处矛盾纠纷,每次父亲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厌其烦地给村民们讲道理,普及法律常识,有时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地做工作,每次父亲调解完纠纷回家后,都很欣慰地说某某家两口子和好了,某某家边界问题解决了。那时候,活泼的毛刚会问父亲,这样做是因为什么。父亲回答说: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法治建设而努力。思索着父亲的话语,毛刚萌生了做一名法律人的初心。
后来,毛刚如愿当上了法官。父亲送给他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这本书里,毛刚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读过的书、写过的字、做过的事、历经的磨难和从未停止过的思考,都为追梦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负韶华,亦不负人民。也因为这样,毛刚向领导申请,去最基层的人民法庭工作。他要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努力磨砺自己,努力发光发热,做群众的贴心人。毛刚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年5月初夏的一天,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来到毛刚同志的办公室,他自称姓董,是阆中市宝马镇回龙村的村民,他的妻子朱某芳年被人打成轻伤,案件在法院一直未了结。在了解到因联系不上被告人而中止审理近20年的情形后,毛刚沉默了。那一天,董某说,尽管过了十几年,他仍然选择相信,他相信法院会给他们家一个结果。听到董某这么说,毛刚唯有沉默,他向董某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默默的对自己说,他姓董,我也得姓懂,得让当事人懂得法院的心意。
于是,毛刚同志知道,他能做的,就是查阅泛*的卷宗、到案发地调查了解情况、大规模地借力走访调查。有人说“沉默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好在,毛刚最终在吉林省白山市查找到了被告人的具体住址和联系方式。
那天,接到毛刚的电话,被告人沉默了许久之后说:“你们法院也太执着了,都快二十年了,我以为你们忘了”。怎么能忘?怎么敢忘!一个愿意坚守20年相信法院、相信法律的中年男人,他用他的行动在告诉毛刚,作为法院人,就应该保持初心,就是要带着理想信念,带着坚韧,不枉法,有温度地走下去。
毛刚从进入法院那一天开始,就挑灯夜战,在法律的海洋里穿梭,他梦想着能行走天涯。而天涯却告诉毛刚,他需要一直在路上。在法院工作的日子里,毛刚同志虽然被称为“最喜爱的*法干警”,但他却变得彷徨和不自信了。因为毛刚同志大学的专业是旅游管理,他怕自己的业务功底不深,怕自己所持的天平不稳,怕自己耽误了老百姓的人生。因为除了工作他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他怕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心照顾一个又一个的当事人,去跟他们促膝谈心,去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所幸,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在老百姓的这本大书里找到答案。那是一起涉景区旅游纠纷,原告方认为自己符合免票的标准,而被告方却认为原告的证件涉嫌造假。那天,毛刚要么带着原告踏在阆中古城的青石板上,要么用所学的旅游知识向被告方阐释关于景区管理的若干解释。那天,看着双方从剑拔弩张到春风扑面,毛刚突然发现,所有的知识,都可以整合,他可以把自己学习到的哲学、管理学等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中,也可以把自己尊老爱幼的故事分享给婚姻家庭当事人。
由此,毛刚同志知道了,作为法院人的初心,就是要努力成为有理性、有良知、有柔情、有社会使命感的司法工作者,在法与情的天平中,竭尽全力去寻求平衡的支点。
那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申请人胡某乘坐的大货车发生侧翻,他当场受重伤,并被评定为一级伤残。按理,他应该如法院判决的那样,获得近万元的赔偿款。然而,肇事者却跟法院玩起了躲猫猫、挂靠公司又多次转让、多次变更法定代表人,并将公司收入通过股东个人账户进行转存。尽管毛刚同志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建议追究刑事责任,但几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相互推诿并起诉撤销转让合同,侦查工作陷入困境。案件迟迟得不到执行,申请人胡某与妻子已离异,父母双双患病,还有10岁的儿子需要照料。怎么办?
毛刚同志想起了自己曾看过的电影《红海行动》,电影告诉他要倾尽所有、至死方休!他能做的,必须是学着去走近、去分担,希望生命少一些承受、多一些希望。他跟公司前任法定代表人做工作、申请司法救助、借助社会力量援助……毛刚期待,共治共享的法治征程里,人人都能感受到岁月静好。由此,毛刚知道,用自己的法律智慧,把当事人的人生,想在自己的心头,扛在自己的肩头,这应该是他,作为一名法院人,最大的初心。
初心不忘,流年不负。正是时刻的坚守和践行这份作为法律人的初心,让毛刚同志在工作中尽心履职,勇于担当,细致办好每一个案子,坦诚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他秉持“灰色地带”绝对不碰、“廉洁防线”坚决不摸的规制,希望用自己的“三高六质”,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编辑:马英
来源:阆中市人民法院
邂逅阆中慢时光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