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IFS一带,有一条街叫金玉街,这里商业繁荣,高楼林立,很有可能人们已经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了。
高德地图已经完全找不到它的位置所在,在百度地图上键入“金玉街”,也只能依稀感觉它的位置。
Go君也只能根据部分资料和百度地图的提示进行猜测,它的大概位置应该是在下图的圆圈区域,即江南馆街的北面,并且与南康市街交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它的故事。
名字由来
就像成都的大面铺不是靠卖面团得名一样,这里的金玉街也不是卖金器和玉器地方。它的得名和这条街上的浙江会馆有关(现在估计已经没有影了)。
金玉街的得名与浙江会馆有关清代的浙江是当时文化教育非常发达的省份,有三多的称号:文人多,学校多,以及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和状元的多。
从乾隆到光绪,全国各地,不管哪个地方,只要是浙江籍的学子考中状元,成都的浙江会馆就会在馆中为这位状元挂一道匾,一是为了显示祖籍人才辈出,二来也可以鼓励子孙后辈努力读书。
时间愈长,这里挂的牌匾也就愈多,成都文士莫不羡慕,便将浙江会馆喻为“金玉满堂”,这条街也就被命名为了金玉街。
老街往事
▌文伦书局
清光绪二十九年(),有一位开县籍的李姓商人从上海购进了一套小型的铅印机,在这条街上开办了文伦书局。
这个书局了不得,它是成都最早用近代铸字、排印技术印刷出版物的私营印刷厂。
成都最早的民营报纸之一,由著名文化人、编辑出版家傅樵村创办的《启蒙通俗报》在年创办时还是用木版刻印的。文伦书局开办之后,就改用这里的机器排印。年,《启蒙通俗报》改名为《通俗日报》,在当时有过不小的影响。
▌《十三峰书屋全集》
阆中市图书馆视《十三峰书屋全集》为馆藏珍品,而这部珍品,即是成都文伦书局的排印典籍。
《全集》出自四川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人——李榕(——)。
李榕是道光丙午年()举人,咸丰壬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礼部主事,转铸印局员外郎。咸丰九年()曾国藩爱其才,奏调为幕僚。后迁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湖南布*使等职。同治八年(),因行事刚正不阿得罪于豪贵巨室,坐罪罢职,但回归故事,以书院讲席(教书)而终。
李榕,字申夫,上图为其肖像。他垂幕之年,将一生的诗、文、书札(部分)、批牍按年略加编次成册。逝世后第二年(),龙州太守蒋少穆将其著作整理为文稿一卷,诗集二卷,书札四卷,批牍二卷,刻印成书,以其斋之名为《十三峰书屋全集》。
阆中市图书馆珍藏的,是民国三年()成都文伦书局的排印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