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旅游新常态低密度与高质量中国经济网
TUhjnbcbe - 2023/4/16 0:43:0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旅游业受到了直接冲击,预约旅游、智慧旅游等新业态的出现,呈现了低密度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十几年前我们扛过了非典,这次却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要严重。”这是很多旅游业从业者们在疫情爆发后的感受。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艰难的时刻并未过去,未来国内游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企业需苦练内功,静待需求反弹,另一方面,从业者们也希望*策更加直接、细化,让健康群体快速流动起来。

目前,全世界的旅游业几乎都处于“停摆”状态。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旅游业是全球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报告预计年游客数量将比年下降20%至30%,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亿至亿美元。

五一期间旅游的火爆让旅游行业看到了回暖的希望。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年“五一”假期,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亿元,同比下降59.6%。虽然旅游收入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国内游客人数已恢复6成左右,旅游收入约恢复至去年的四成。对比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万人次,五一小长假已经实现人次%的环比增长,总体上,国内游市场正渐进复苏。

但同时,有媒体指出,旅游业复苏可期,却很难回到从前。疫情防控,必将长期坚持;旅游需求也在改变。疫情之后,国内旅游亟待构建一种新常态:“低密度+高质量”。

实现“低密度”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

一是景区限流。经过五一旅游的防控后,“无预约,不旅游”“分时段游览”已开始在景区和游客中得到普及。

二是全域引流。行业主体需要积极引导游客摈弃“从众心理”,选择更具创新性、体验性和更适合消费者自身的旅游项目,促进“景区旅游”跨越到“全域旅游”。

三是淡季分流。今后的旅游目的地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淡季”旅游。

高质量发展指的是一种新的标准,也是一种新的价值导向——真正的高质量是基于“用户体验”来评价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消费链和旅游服务体系,让游客“心甘情愿的”消费。

 低密度

在文旅部采取五一旅游市场防控措施之中有三个“首次”:首次大幅度提升了全国旅游景区的智慧防疫能力;首次实现全国旅游景区的限量开放:

首次实现预约旅游在全国旅游景区的大范围应用。

这三个首次背后正是低密度旅游新常态的先声。

从旅游行为上,预约旅游已蔚然成风。

“预约、分餐、适度、健康、绿色已成文明旅游新风尚,亲子、家庭、文化、品质成为广大游客新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在跨省和出入境旅游业务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远程旅游市场主要以探亲访友为主,更多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在本地休闲、周边旅游、简约消费,重新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和日常的美好生活,增进亲情,怡养身心。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参与文化休闲的游客比例达87.9%,56.2%的游客选择与家人一起出游。

从旅游产品上,周边游、自驾游等低密度出游形式,以及生态度假、周边休闲、自然风光等低密度出行目的地成为当前热点。

同程旅行景点大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各类户外历史遗迹、山岳、野生动物园、古镇及各类生态度假区成为居民周边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除了传统的旅游景点外,各类农家乐、开放性文旅综合体、度假区等景点深受本地自驾游爱好者欢迎,一些自驾营地、房车营地也迎来了疫情期间的首个接待旺季。今年“五一”期间比较热门的历史遗迹类景点主要有:故宫、圆明园、贵州下司古镇、南京总统府、阆中古城等。去哪儿网平台数据显示,成都大熊猫基地、青城山、杭州西溪湿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重庆洪崖洞等景区最为热门。

“过去旅游是观光式的景区打卡,现在旅游多是体验不同的休闲时光,住乡村民宿无疑就成为了链接当地风土人情最好的载体。”途家平台负责人说,目前各地周末游几乎完全恢复,后三个季度的民宿市场将有更明显的恢复趋势。

从消费业态上,云旅游的出现为低密度出行提供了另一个途径。

以“云旅游”为代表的数字文旅产业的兴起,推动了文旅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同时,“云旅游”受众广、时空不受限,传播更为便捷,大众足不出户、不花分毫即可饱览文物、美景,真正实现资源全民共享。“云旅游”可以激发游客对文旅景区的探究欲,保持景区的高

1
查看完整版本: 旅游新常态低密度与高质量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