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改口了。
5月29日,阆中发布补充公告:将“5月30日—5月31日48小时内完成全市28个乡镇(街道)第一轮常态化全员核酸采样工作”调整为“按照愿检尽检原则自愿检测”。将“年5月31日以后,请广大市民进行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调整为“倡议广大市民结合自身实际与疫情防控形势需要,自愿就近前往便民核酸采样点采样检测”。
此前,这个四川南充治下的县级市,被一纸要求居民自费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公告推到“风口浪尖”。公告称,该市将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自理,每周一次,每次3.50元。凡是因未自觉按要求做核酸检测而导致疫情传播的,将严肃依法追究责任。
从“严肃依法追究责任”到“自愿”、“倡议”,语气软化了不少。只不过,我不知道,若无强力措施跟进,会有多少人积极响应这样的“倡议”,“自愿”每周掏腰包自费做一次检测?
那玩意毕竟不是口香糖。
我的感慨是,阆中这城,作为古代四川出产状元最多的地方,还是太实诚了。
从严厉推进,到迅速改口,一次次将自己送上热搜。而一旦站到聚光灯下,被网友盯着,要想再搞小动作,就没那么容易了。
包括5月29日早上,面对记者的电话采访,当地卫健委的一位工作人员是这么说的:“这个事情本来就要自费,政府承担不起,不可能一刀切,我们只是执行指令“——这也属于瞎说大实话,直接将”政府承担不起“这层纸给捅破了,并且遭到了网友的反驳:政府承担不起,百姓就承担得起?
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范辰律师的话来说:
目前频繁的核酸检测,劳民伤财,天下苦核酸久矣,但核酸检测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其暴利引发人们的集体愤慨和普遍质疑。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做法,则讨巧多了。
比如,5月23日,甘肃陇西县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年第28号公告称,“倡导全社会所有人群每周一次核酸检测,费用自理,对未按期进行核酸检测的,将进行赋码提醒。”
该公告还明确,凡参加会议活动、进入医疗机构和“两站一场”的,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凡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娱乐、旅游景区、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交和出租车的,须持一周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按理说,陇西县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自理“的公告在前,阆中的相关公告在后,为什么阆中被讨伐的口水淹没,而陇西却相安无事?
估计阆中官方现在是满腹委屈,而陇西在掩嘴窃笑。
差别就在于,当阆中强调“依法严肃究责“的时候,陇西一开始就使出了”倡导“的法宝。
姜还是老的辣。陇西自古为“四塞之国”,有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历史文化比阆中要悠久得多,语言艺术的功力也要深厚得多。
你看,在”倡导“的掩护下,政策的刀锋正在衣袖下暗露锋芒。比如,”对未按期进行核酸检测的,将进行赋码提醒“;你出门办事涉及的所有环节,”须持一周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的,我只是”倡导“,并没有强迫你,没有说要依法究责。但是,你若不响应这样的”倡导“,你很快就会发现,你什么也做不了。
除了积极响应“倡导“,你还能怎样?
你根本没有选择题。
你说,阆中是不是输就输在太实诚上面?
说实话,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阆中的这一份实诚。虽然刚开始有点蛮不讲理,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而某些地方得岳不群之真传,在牌坊之下干见不得人的勾当,才是更值得我们警惕的。
再说,玩弄语言艺术——据说“玩弄女性“这个词不见容于某些人了,但”玩弄语言“应该暂时没人反对吧——过了头,以为民众都是二百五,很容易露出自己的底裤。
比如上面这位,说小区的出入证是小区居民自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是人们自己把自己关这么久。
我不知道那些被关得快发疯的人怎么看。或者,元芳你怎么看呢?